枣观察|做好极端天气“常态化”预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枣庄报道

  入夏前后,枣庄经历了干旱和暴雨交替出现的双重考验,给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挑战。

  据央视网报道,6月15日,山亭区薛河河道断流,河床干涸,许多河道和水库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干旱既影响了城市供水,也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就在干旱持续的同时,随着汛期来临,枣庄市紧接着迎来几次强降雨。6月27日,枣庄市多地迎来了大到暴雨,部分城乡3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枣庄市气象台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暴雨还导致城乡部分低洼地段出现内涝积水,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和院落被淹。来自澎湃新闻消息,滕州界河村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倒灌,导致村庄被淹,积水最深处已达2米。当地消防救援队伍迅速行动,成功救出了14名被困老人。

  面对汛期来临,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运行机制,强化应急机制,细化排查机制,并加强基础工程设施建设,狠抓防汛抗旱工作落实。通过系列措施的落地实施,枣庄市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毋庸置疑,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的报告,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导致气候系统变得更加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热浪、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和飓风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应对挑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抗旱技术的研究,以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知识科普活动,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也提醒我们,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问题,更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也应该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途径,积极了解防范知识,学会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总之,做好极端天气“常态化”的预防,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筑牢防范灾害的“铜墙铁壁”!

  

责编:李婷婷
审签:李 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