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产学研一体,潍坊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永莲 巩东剑 济南报道
9月14日,“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潍坊专场)在济南召开,介绍潍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奋斗历程中作出的努力和成就,特别是“潍坊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生活更加美好”有关情况。在问答环节,潍坊市科技局局长高玉国介绍了近年来潍坊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
高玉国表示,潍坊富有创新基因,科技创新基础很好,改革开放以来,华光激光照排、海龙粘胶短纤维、盛瑞传动8AT、潍柴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先后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潍坊又被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今年通过了验收,潍坊又增加了一张亮丽的名片,科技创新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突出企业创新。潍坊产业门类齐全,企业创新意识强,市科技局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始终把企业作为重点,支持企业建平台、搞研发,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依托潍柴、歌尔、豪迈等企业,建设了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37家省级创新平台,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像潍柴集团牵头组建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是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发机构。目前,潍柴已在日本、美国、德国、法国以及国内许多城市建立了研发中心,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研发平台,站在了行业的最前沿。像豪迈科技,自主研发的精细化工全连续流工艺及装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垄断。再比如,潍坊的光刻胶省重点实验室,市里出台专项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解决了光刻胶“卡脖子”技术问题。近年来,潍坊市有82项科技成果获得省以上科技奖励,90%以上来自企业。
二是突出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潍坊把人才作为最重要、最宝贵的创新资源,在省内率先推进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兴潍”24条,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招才引智。其中,给予重点人才最高800万元的经费资助,最高30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样的政策力度在全省也是首屈一指的。同时,潍坊定期评选“人才潍坊伯乐”,充分激发企业家用才引才的积极性。“十三五”期间,全市引进高端技术人才4713人,其中合作院士175人,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4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33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49人,泰山系列领军人才194人,鸢都系列领军人才334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96%、142%、163%。
三是突出成果转化。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潍坊先后与中科院12个分院、86家研究院所和7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效对接机制,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的一批创新项目已落户潍坊。像落地的中科院光电芯片研究院,引进“国家杰青”郑婉华研究团队,组建了18位“两院”院士参加的学术委员会,着力打造光电子芯片的“中国芯”。像SDL科学实验室,建成后将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像引进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永胜,创办的天瑞重工公司,研发的磁悬浮鼓风机等系列产品,节能达30%-50%,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技术支撑,去年他也成功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十三五”以来,已有100多项行业性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潍坊,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