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田间地头,摸清文物“家底”!德州“四普”工作新发现文物点110处

··

  东方红旅馆、枣顾村遗址、朱家楼遗址……当前,正值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关键时期,德州市各区县普查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文物调查。

  据了解,自四普工作开展以来,德州市已对458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新发现文物点110处。

  陵城区:技术赋能,文物普查精准高效

  “再往东飞一点,这是一个边界拐点……”11月5日下午,在东方朔墓附近,顺着一阵嗡嗡声望去,一架无人机在墓上方盘旋,站在一旁的陵城区普查队队员紧盯遥控器屏幕,正在对墓的边界拐点进行确认。与此同时,团队其他成员各司其职,信息核对、拍照记录、平面图绘制等工作有序开展。

  东方朔墓位于陵城区神头镇西二华里处,属神头墓群第44号墓,直径35米,高4米,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至今,已过去近13年,在此期间,区文旅局于2020年对东方朔墓进行了抢险加固工程,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改善提升。

  “此次文物普查,我们对东方朔墓的数据进行了采集与更新,为东方朔墓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支持。”陵城区文旅局文物科科长李悦说,由于技术等原因,三普时仅确定了墓的中心点坐标和碑的坐标,如今有了RTK和无人机等新设备的支持,墓的边界也更加精准。

  在陵城区平原郡故城前,工作人员正在利用RTK等设备对城墙的长、宽及坐标点进行复查。“城墙作为夯土遗址,保护难度相对较大,和三普时的数据对比来看,城墙受风雨侵蚀,高度略有降低。”看着近期统计的数据,陵城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俊悦告诉记者,本次普查在发现新变化的同时,还利用设备对城墙的厚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城墙缺口进行了精准定位。

  自四普工作启动以来,陵城区组建了一支由局机关干部和乡镇文化站精英构成的40人普查队伍,全体队员深入678个行政村,发现并记录整理包括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民居、碑刻等在内的各类文物资料百余份,文物复查率已达到80%。在普查中还发现了陵城区十八团团部旧址这一近现代重要史迹,不仅丰富了陵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当地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增添了新的亮点。

  乐陵市:走村入户,村民讲述文物踪迹

  乐陵市寨头堡乡枣顾家村建村于明永乐年间,在本次普查期间,普查队于该村新发现一处古文化遗址,遗址内有一台形土丘,台高约2米,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土丘周边散落有大量陶片,目前市文物部门正在根据陶片及现场情况进行断代。

  “能发现此处遗址,周边村民功不可没。”11月5日上午,乐陵市普查队正在对枣顾村遗址处开展普查工作,谈及遗址线索的来源,队员魏文通告诉记者,在开展“村村到”的过程中,队员在乐陵市寨头堡乡枣顾家村农户口中得知此处有大量陶片,便赶忙来到现场进行勘查,随后发现了此处遗址。

  现场,多名普查队员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正通过提取土样的方法对遗址卡边。“农民翻地的深度约在30厘米至50厘米,我们提取的土样普遍深度为2米至2.5米间,并通过观察土质的方法确认边界。”魏文通说。

  目前,乐陵共发现99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其中古遗址和古墓葬占比较大。然而,古遗址和古墓葬在位置、范围、边界上存在特殊性,难以精准地进行普查测绘。

  为解决这一难点,乐陵普查队使用无人机对遗迹进行实地踏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考古卡边,最终确定遗迹的形制或范围。考古卡边结束后,做好遗物的采集归类、年代判定、土样分析等。并根据考古掐边范围,使用RTK采集遗迹边界信息。

  在杨安镇西街的禹氏祠堂,乐陵普查队正在进行信息采集与更新,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规范。“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还要让文物‘活起来’,因此我们打算对祠堂曾作为抗日小学的故事进行整理,并在此布展,通过研学等方式,讲好红色故事。”杨安镇宣传委员张浩说。

  五里冢遗址位于乐陵市市中街道,是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当日上午,乐陵市文旅局工作人员正通过展板、单页等方式,向遗址附近游玩的市民介绍四普工作并征集线索。据乐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忠介绍,乐陵地上建筑类数据采集及1084个村庄线索摸排已基本完成,四普期间新发现文物点36处,地下墓葬遗址类文物的考古卡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年底前完成实地调查任务。

  齐河县:文物“摸底”,打好精准保护基础

  齐河县文物古迹众多,随着考古前置工作的全面推进,2022年,齐河县在配合新建工程项目考古调查勘探时,在晏城镇朱家楼村西北约500米处发现朱家楼遗址。

  借助四普契机,齐河县普查队对朱家楼遗址进行“摸底”,通过考古掐边,已基本确定遗址的大致分布范围。该遗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400米,大体呈不规则椭圆形,面积约22万平方米。年代被初步确定为春秋时期。

  据齐河县文物局局长陈孝强介绍,朱家楼遗址所在区域地形相对较平坦。现地表植被为果树、玉米、杨树等。在遗址中部分布一条南北向生产路,其东侧由北向南分布有4条东西向排水沟和2条东西向生产路;其西侧分布有2条排水沟和2条东西向生产路。遗址西北角分布有厂房,西南角分布有由西向东至南呈拐角形输电线路。

  在四普过程中,齐河县普查队与专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实地调查小组,对齐河县三普已登记的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等地上文物,运用无人机、RTK、单反相机等先进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定位和无人机设备以及现场作图,并现场核对信息,拍摄三幅同角度照片并同步上传系统。

  不仅如此,调查小组还对齐河县古遗址、古墓葬等地下文物进行调查勘探工作,尽量精确边界范围,为下一步确定路线、实施精准保护打好基础。

  为扩大线索来源,齐河县普查队在查阅县志、镇志以及部分村志的同时,抽调了6名队员与乡镇、街道普查队员组成“村村到”小分队,对全县1016处村庄进行全覆盖调查,深入挖掘文物线索。截至10月底,共征集线索63条,复核并现场采集线索20余条。

责编:王潆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