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教育丨21岁技师院校小伙,何以闪耀世界技能大赛?
··
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刘佳琦 司心鹏 潍坊报道
北京时间9月16日凌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山东工业技师学院选手孙伟龙勇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选手在此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那一刻,身披国旗的孙伟龙大声呐喊,眼含热泪,闪耀世界技能大赛!从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北孟镇的一个小村庄,到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再到世界技能大赛夺冠,孙伟龙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世界冠军之路,也讲述了一个“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生动故事。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全球最高层级的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管道与制暖作为比赛最耗时的项目,整整22个小时,孙伟龙以“快、精、细”获胜,最终代表中国在参赛的26个国家和地区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打破了欧洲国家对该项目的“垄断”。
“夺冠的那一刻非常兴奋,为了这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经常是晚上凌晨回宿舍,早上六点起床训练,已经准备了五年时间,当成绩公布的时候,肯定是非常兴奋,然后泪流满面。”提到夺冠时刻,孙伟龙仍难掩激动。
你知道人们是如何洗上热水澡的吗?世界技能大赛里有一个项目把这个过程拆解成了可视化的系统。这个为人们带来温暖的世赛项目,就是管道与制暖项目。管道与制暖项目就对标家庭卫生间装修这一应用场景,考查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效率和精细度。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耗时4天,其中比赛时间22个小时,如此长的时间和“比赛题量”给选手带来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比赛选手在开赛前一天就要熟悉比赛场地,一共是10张图纸,选手需要按照图纸施工,整个比赛过程对管路的精度要求是非常的高的,尺寸误差是±2毫米,弯管也有角度考核,这也是体现了世界大赛的技术水平。”在谈到本次世赛最大的挑战时,孙伟龙说道,“因为今年世赛题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对我的体力是很大的挑战;其次,比赛期间还有两个模块是调试模块,需要按照英文说明书调试设备,这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难的一点。”
“在整个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在背后默默付出了非常多,在技术训练、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非常感谢我的母校和指导老师。”孙伟龙表示。
孙伟龙和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相遇”还要追溯到2018年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在老家一个叔叔的建议下,他报考了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一个校企合作班。在校学习一年后,孙伟龙又抱着提升自己的目的报名了管道与制暖校集训队。
“当时集训队报名了50多个人,第一轮考核是考核理论,当时我理论非常差劲。但是第二轮考核是考核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然后我从倒数成为了第一名,从那以后教练就对我非常关注,经过一步步考核、淘汰,最后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孙伟龙介绍。
“我从小就很调皮,活泼爱动,喜欢上树摸鱼,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比较强。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干下去,行行出状元,全身心投入地研究技能和训练,我觉得终究会成功的。”因为长期的训练,孙伟龙的手掌和膝盖已长满了老茧。
作为孙伟龙的指导老师,机电工程系大赛教研室教师王祥力也曾就读于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在技能指导方面,我们和孙伟龙一起从正月初三一直训练到年终的腊月二十八,几乎都是每周7天连续训练,从早到晚是日复一日。在后勤保障方面,我们教练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对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的保障。”在王祥力看来,孙伟龙身体素质比较好,集体思维比较好,有一种打不倒的精神,在训练复盘的时候总是能提出一些比较新奇的想法,这应该是一名世赛选手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对于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来说,孙伟龙世赛夺金已经是学院取得的第二枚世界技能大赛金牌。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来自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袁强获得了工业控制项目的金牌,这是山东冲击世赛的首枚金牌,也是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零的突破。随着此次再度夺金,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被很多人称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培养摇篮”。
为什么又是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在世界技能大赛夺金?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孙科顺看来,频结硕果的背后是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支撑。
“在2017年获得了工业控制项目的金牌之后,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个“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我们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校企融合、产业融合的举措,让学生、老师投入到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去。此外,我们根据技工教育的特点,鲜明地提出了以活动育人的理念,要求学生学做人、强身体、学知识、练技能、增见识。”孙科顺介绍。
“非常感谢学校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山东省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这些都在推动更多的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王祥力说道。
夺金之后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孙伟龙表示最想干的事首先是好好休息一下。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孙伟龙希望留校任教,“带出下一个世界冠军,再下一个世界冠军,来回馈国家,回馈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