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手艺人⑥|李伟:一针一线绣柔情画意

··

  开栏语: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能够沉下性子、静下心来,做着自己的手艺活,他们雕琢着时光,也雕琢着自己,他们精于一业娴于一技,被称为“手艺人”。他们并不被每个人看见,却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沂蒙手艺人”,带您走近TA的“守艺”世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孟娜 李梅 临沂报道

  古时,人们把隽永的柔情、无尽的思绪,一绺一绺的揉进丝线,滴滴点点刻画在绢缎之上。如今,依旧有人沉迷在这柔情画意的刺绣文化之中,假漫漫时光,将人生绣在这光阴之中。

  12月9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越过喧闹的沂蒙路,走进旁边写字楼里一个叫“西阁”的工作室,瞬间感到了一种宁静。茶巾、茶席、桌旗、手工包等刺绣作品错落有致地陈列其中,作品上图案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这些都出自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山刺绣传承人李伟之手。

  受姥姥启蒙 传承中形成自己风格

  今年李伟已过不惑之年,三四十年前,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没有想过,姥姥针线活的启蒙有一天会让她走上刺绣之路,并成为兰山刺绣传承人。

  “我从小跟姥姥长大的,她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对我影响非常大。”李伟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姥姥经常自己做衣服,李伟和兄弟姐妹的衣服都是姥姥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均匀、细密的针脚满含姥姥的爱。李伟耳濡目染中学会了针线活,也爱上了刺绣。“后来,当我开始学着姥姥的样子给女儿做衣服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熏陶和传承。”李伟说,长大后她“成了”姥姥。

  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内,李伟并没有专门从事和刺绣相关的职业,但这门手艺就像基因一般流淌在血液里,闲暇之余,她会绣小猫、小狗、小花、小草等调剂生活,并通过朋友圈等方式与朋友分享作品。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一些作品竟然会被认可,很多人愿意花钱购买,李伟心生欢喜。此后,李伟更深入地研究花纹和针法,平针、乱针、散针、套针,她了然于胸。

  2016年,对李伟来说,是面临抉择的一年。曾经从文、从商的她,经历了事业上的种种沉浮后,非常困顿,究竟什么适合自己?一番纠结之后,萌生了将爱好变为职业的想法。在朋友的鼓励支持下,2017年,李伟创立了自己的刺绣品牌“西阁”。“西阁”这个名字,取了李伟笔名“若西”中的“西”字,而“阁”寓意空间,可盛放、安驻身心。这个名字,像是李伟的精神寄托。

  “我跟随姥姥学会了刺绣这门技艺,后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具象到意向,开始表达内心的东西。”李伟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她不满足于花大量时间单纯地绣一只猫、狗,一棵草、树,渐渐摒弃彼时绣稿写实、颜色斑斓的风格,向着自然、朴拙、写意、素色的方向迈进,画面中大量的留白让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过去的种种 成就了此时的自己

  李伟的作品从直白写实到朦胧写意,经历了一段学习、沉淀、升华的过程。“我怎么就变成今天这样了呢?”李伟常常问自己。

  “不断向内求,内心的世界才广大。”李伟对记者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之后,她不太向外寻求答案和帮助,是非曲直、公平偏见似乎不再重要,她要做的就是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的时候自由自在,有助于思考。”李伟常常一个人逛书店、看画展,她从古今、中外的小说和画作中汲取营养、寻求共鸣。她说,她爱美、安静的东西,研究茶道、香道,书买精装本,封面、纸张的质感让她爱不释手。而后她把从各种事物汲取的养分连同她的个性融进了刺绣作品中,使其变得很“李伟”。

  内心不那么满的时候,一些想法也随之蹦出来。一次,李伟打坐冥想时一些关于云月、山海的念头涌上来,创造了《境》系列。她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境》代表境况、境遇、环境、境地。下面有几个小分支:流光、玄月、云海、幻、影等。作品绣地选用手织老土布,单色绣线,散针、套针、乱针绣等针法,以线的粗细和疏密来表达情绪。绣品展示和陈列结合茶艺、香道。布料的柔、器的刚,将人文和技艺糅合在同一个场景里面,呈现不同的“境”。朦朦胧胧给人无限遐想。

  “刺绣和我是相辅相成的,我的选择影响了刺绣风格,刺绣反过来也影响了我。”李伟说,在学习探索刺绣过程中,生活态度和理念发生了变化,不再那么满、执拗。以前衣服、鞋上的污迹、汗渍她难以忍受,现在甚至用笔或者线画画、绣绣。

  “从技艺上说,比起苏绣,我的作品是有欠缺的,没有那么精巧。”李伟说,她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她坚持用老土布和棉麻的布料做日常所需之物,实用是作品的生命所在。李伟跟随内心笃定前行,不断和理想中的自己接近再接近。

  “安静、沉静。”李伟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作品的话,她认为是静。或许,别人也能从作品里感受到那份宁静、朴拙。

  一面理想一面现实 困境中寻求传承之路

  刺绣的美不是那种表面的繁华,而是一种渗入骨髓的美。用针用线刺出的绝妙,李伟相信是有感情的。她期待刺绣能被更多人看见,以美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目前,没有哪一件作品是最喜欢的。”在被问及有没有最能代表她作品时,李伟的回答让记者有点意外。她解释说,很多作品是灵感的产物,创造力的结晶,当新的灵感诞生,她又有了更具创意的作品。“我一直往前走,回头看时会发现,过往的作品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她沉浸在创作中乐此不疲。

  作为非遗兰山刺绣传承人,李伟在享受独自创作乐趣的同时,也带领别人一起创作。她到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教授刺绣,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在制作体验过程中,融入个人的理解和想法。李伟认为,具体的“技”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比如针法;但虚无的“艺”不可以,比如创意、想法、审美。把刺绣传承好,关键是传承“艺”。

  李伟友人在她的公众号留言说:妙手莲花开,春光秀里来。现在才知道,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那个产品,而是制作的过程或技术是虚的,所以才叫非物质。西阁有一双绣手,可以巧夺天工。

  李伟因为刺绣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有一次,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她:“我在外边吃饭,旁边有人在谈论西阁,还是个男的。”李伟有一丝丝得意和安慰。

  变现难,是摆在李伟面前的现实困境,“辛辛苦苦花上很常时间绣出来的作品,别人一问价格可能就被劝退了。”说起目前的状况,李伟一脸无奈。加上房租贵、量产难,李伟的刺绣之路走的并不容易。之前李伟租了个小院,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高昂的房租让收益看起来捉襟见肘,后来她退掉了小院。

  眼下,一个集展示、体验、教学为一体的固定之所,是李伟的迫切所需,因为固定意味着安稳,传承也就有了相对稳定性。她尝试将刺绣与茶艺、香道、生活空间相结合,积极探索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传承之道。

责编:李洪鹏
审签:孙贵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