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徐军民:反刍与反思

··

  没有改进的反思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反思,顶多算是“反刍”。

  学校一直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并通过教研和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但是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重教学轻反思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有的老师反映:写反思没有什么作用,没有作用的事情不就等于是在做无用功吗?

  我认为,没有作用的反思一定不是反思,那应该叫反刍。反刍是没有思想的,那是一种本能的再现;但是反思不是,反思的目的从来不止于“反”,而在“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放在一节课中,课后复盘不过是基本的教学本能,但是能够从复盘环节中获得体验并且加以改进,这才是反思课所应具备的功能。

  没有反思的反刍,的确像有些教师所说,日复一日,翻来覆去,味同嚼蜡,的确不仅不会有进步,相反会消磨工作热情。一个教师几十年教下来,课本知识点烂熟于心。可是,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却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是不同的;明年的和今年的更是迥异。我们的反思更多是针对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而改进。换言之,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知识,而是“人”,反思我们的方法,反思我们的态度,反思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跟得上时代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这样,教研活动也是如此。经常有老师问,备课组活动的意义在哪里?是的,如果备课组活动就是简单的梳理知识、系统规律、安排进度,那么,我们不需要定时定地专门安排,办公室交流完全可以做到,而且还更有效,之所以把教研活动“单项”化,重点就在于“研”。

  研从何来?从我们的教学中来,从时代变化中来。研我们的反思,研我们的困惑,研学生的发展,研教育前沿的新变化,研国家需要如何与教学实际结合……教育是时代变化的前沿阵地,教师如果没有“随时应变”的准备和能力,我们的教育机制就无法与社会发展同步,我们的“育”就满足不了学生的现实需要,更满足不了国家的未来需求。这种能力的形成靠的就是反思,就是“研”的精神。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倡导“省”,他老人家的“省”,不仅是回顾,更多是警醒、是对自我进步的不断鞭策。这是一位将“反思”用到极致的“智者”。“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博学而参省”“过而不改为过”等等。可见,懂得反思方为智者。

  这样看来,反思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与学习的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品质,是对自我的完善,更是对工作和生活的再创造!让我们摒弃内耗的反刍,多些积极的反思。

  做智者,从反思开始!

  作者:徐军民,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校长,齐鲁名校长,潍坊市特级校长,潍坊市十佳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出版专著《三性教育》《尊重教育》《校长的365天》《徐言漫语》等。

责编:邱 琳
审签:于明效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