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的关键是什么?2大指导原则摆脱“甜蜜的烦恼”

··

  大众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尹士平 李翊宁 蔡雷琦 济南报道

  今年4月,中国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的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男性为7040万,女性为5940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那么“糖友”们到底该如何控制血糖,跟甜蜜的烦恼说再见呢?

  什么是高血糖症

  高血糖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状态,可导致人的各种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无力。出现以上症状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者,如果有两次以上的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高血糖症的危害

  神经系统损伤

  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细胞无法正常工作,造成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甚至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和瘫痪,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心血管疾病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变厚,从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肾脏疾病

  高血糖会使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肾脏损伤,最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眼部疾病

  高血糖会影响视网膜的血管,导致视力下降、失明等问题。这是因为视网膜需要足够的血液来提供营养,而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的血管受损,从而影响视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健康问题

  高血糖还可能导致口腔感染、皮肤感染、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而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导致钙质从骨骼中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高血糖症的防治

  目前,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糖尿病,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不论是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是为了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控制血糖最为关键。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是高血糖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期印发的《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针对成人高血糖症制定了指导原则,从营养和运动上预防和控制血糖。

  健康膳食。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可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帮助搭配不同种类食物。

  控制能量摄入。通过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每日膳食总能量以达到或保持健康体重为宜,注意肌肉量的维持。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控制能量摄入,可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500kcal左右的能量摄入。

  主食粗细搭配,限制高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占总能量45%~60%,同时注意主食粗细搭配。选择较低GI的食物,提高主食全谷物和杂豆的摄入量,以占主食的一半为好;限制高GI食物摄入,并注意控制膳食升糖负荷(GL)。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g~30g为宜,多吃粗杂粮和豆类。

  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每日新鲜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g;两餐之间的加餐可选择吃水果,以低含糖量及低GI的水果为宜,并注意计入总能量。

  限制精制糖摄入。不喝含糖饮料(包括果汁饮料),少喝代糖饮料,尽量选择白水和淡茶等饮品。

  控制脂肪总量,选好脂肪来源。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20%~25%为宜,控制油炸类食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以供能比不超过总能量10%为宜;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适当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

  规律进餐。做到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可先吃蔬菜再吃肉蛋和主食。

  戒烟,不建议饮酒。任何含酒精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均无益处。

  高血糖症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可采纳相对应疾病饮食指导原则。如出现不一致,可根据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筛选。

  减少静坐时间,增加日常活动。减少每日静坐少动时间,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增加日常活动和结构化的锻炼,运动方案应该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适当增加高强度有氧运动。有运动基础的可以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包含变速跑、有氧操等。

  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

  建议餐后运动。用餐1小时后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肥胖人群的运动要点。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肥胖人群可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强度和时间。

  联合运动顺序。在联合训练期间,先进行抗阻训练再进行有氧训练,可降低Ⅰ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低血糖的风险。

  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该超过两天。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该超过两天,以防止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敏感性过度下降。

  运动期血糖管理

  关注血糖水平。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是进行高强度运动的禁忌症;Ⅰ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7~10mmol/L,Ⅱ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5~13.9mmol/L。

  注意血糖监测。建议开始结构化运动初期可在以下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运动前15~30分钟;如果运动超过1小时,每30分钟监测一次;运动后半小时,也就是规律运动一段时间后,可减少血糖监测频次。

  注意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服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的患者,运动中需要关注低血糖相关症状,或在医生指导下在运动当日酌情减少用量。

  运动结束后可适当补充能量。可适量食用低GI的食物,如麦片、水果,干果等。

  并发症管理

  注意溃疡保护。对于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正确的足部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鞋袜。足部溃疡未愈合的患者应避免负重和水下运动。

  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屏气动作。患有严重非增生性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都应该避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摇晃、头朝下和屏气用力等动作。

  关注超重和肥胖。大多数Ⅱ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制定运动处方时应结合减重方案。

  特殊糖尿病患者需要额外评估。对合并心血管病中高危风险的高血糖症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责编:孙淼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