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顶级峰会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专访中国银行青岛分行行长俞群

··

  借势顶级峰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访中国银行青岛分行行长俞群

  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将于7月15日-16日在青岛举办,时隔两年,全球跨国公司领导人再次 聚首青岛,面对当前受疫情冲击下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贸关系,嘉宾们会关注什么?在当下经济背景下,峰会又将带来什么机遇?就诸多话题,大众日报记者对中国银行青岛分行行长、峰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俞群进行了专访。

  1、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是中国与全球跨国公司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请问对本次会议有什么样的期待?觉得会议应该着重讨论哪些问题?

  俞群:跨国公司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本届峰会继续以“跨国公司与中国”为主题,探讨跨国公司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理清中国市场与跨国公司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期待本届峰会能够全面深入的梳理跨国公司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以及新发展格局为跨国公司成长提供的新机遇。本届峰会期间,山东省政府还将举办2021新动能·青岛展洽会,展示山东产业优势和发展机遇,期待山东能够有效利用高规格峰会的外溢作用,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品牌提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时期下,跨国公司如何适应时代脉搏发力,如何与中国经济共荣共生迸发活力,是我们要深入讨论的。对此,本届峰会紧扣新发展格局,围绕RCEP、“十四五”规划等热点,拟定了跨国公司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与机遇、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变革发展等8个议题,期待与会嘉宾能够围绕这些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合力。

  2.您觉得在下一步该如何扩大峰会影响力?中国银行又将为此做哪些工作?

  俞群:本次峰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活动丰富、影响广泛,并且已报名线下参会的境内外跨国公司已达479家,远超首届峰会。本届峰会正值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议峰会能够立足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发展”,通过闭门会议、主题沙龙、分论坛、路演、交流对接等一系列安排,进一步发出我国坚定开发的好声音,进而进一步扩大峰会影响力。

  作为我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服务网络遍布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行聚焦海内外企业投融资需求,依托畅通的全球服务平台、齐全的国际业务品种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创造了跨境金融领域的诸多第一。下一步,中国银行将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发挥全球化优势,着力提升跨境金融发展能力,支持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当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排头兵”,为推动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疫情深刻改变了国际经贸格局,您觉得后疫情时代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会如何解构与重塑?中国在这中间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俞群: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全球部分国家发生了供应链系统紊乱、生产经营中断等现象,凸显了当前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所面临的环境风险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叠加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因素,预计国际供应链将逐步向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转型,即通过区域化,降低外部依赖和物流压力;通过多元化,提升供给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数字化,强化供应链管理及时性和智能化。

  中国作为传统的全球制造工厂,既要面对部分供应链转移的外流趋势,也要把握好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在工业体系、生产规模、消费市场、产业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增强供应链体系的韧性,强化与全球主要区域经济体的合作。虽然任务艰巨,但作为最早从疫情中恢复经济体,相信中国将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断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

  4、近年来,山东进行了大规模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初见成效,您觉得下一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俞群: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山东省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全部41个工业大类,省内市场主体规模庞大,内需拉动增势强劲。近年来,全省动能加速转换,低端低效落后动能加快退出,改革持续加力,产业生态与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改善。下一步,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目标,我认为应在以下领域加大攻坚突破力度,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抓住智能化转型机遇,适度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替代,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应用于化工、机械等山东省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赋能。二是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淘汰落后动能。聚焦全省钢铁、地炼、煤电、化工等重点行业,按照环保、能耗、安全、技术、效益五项标准,加快推动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出清。三是培育壮大新动能产业。全省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领域,深入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增量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当前,全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下,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对此,一方面,保持必要的投资强度,尤其是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建设,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以及环保、三农等领域投资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助力新经济业态发展。另一方面,科学引导和支持消费扩大升级,从拓展收入渠道、完善配套政策与民生支持等方面入手,鼓励传统和新型消费,助力发展消费金融。

  5、最近一段时间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社会热点,您觉得这将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俞群: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密不可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久久为功,发挥各方合力。综合来看,我认为影响主要凸显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大幅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对传统能源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传统能源企业只有积极顺应低碳化发展趋势,加大技术投资,调整业务结构,才能在中国站稳脚跟,进而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降低碳排放水平。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三高”行业,以及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的集中领域,面临较大转型压力。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充电桩、氢能制储输用等领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三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变革人们生活方式,消费端的节能减排对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低碳建筑、可再生材料、垃圾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势必进一步加大,这有助于从源头降低消耗。同时,需要大力普及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观念,多措并举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