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东街|十二年,菏泽交出了怎样的“教育答卷”?

··

  编者按:《府东街》是大众网菏泽打造的时政栏目,论时事,说热点,用别样视角,表达菏泽态度,呈现菏泽之变。

  此文是第80篇。

  大众网记者 王佳 菏泽报道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十二年来,菏泽市牢记嘱托,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全市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谱写了一曲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回首这些年,菏泽教育事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政策不断涌现,搭建起迈向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全面发展的阶梯。菏泽以时间为笔,努力书写好新时代新征程下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红心向党,菏泽交出培根铸魂“教育使命卷”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在菏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教育事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红心向党”的熠熠光辉。

  十二年来,菏泽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始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市、县区委教育工委抓学校党建工作的责任链条,建立党组织1870个,配备1870名党组织书记、802名专职副书记,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菏泽以“一个校长可以带动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培养一批人才、一批人才可以造就一种未来”为核心理念,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先进文化、传递正向能量、传送温暖爱心”为政治使命,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有针对性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提升“红色课堂”的吸引力,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所有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各科教师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讲述革命故事、赏析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在历史课堂上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使学生们明白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将思政课堂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菏泽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思政课教研室,开展“思政同城大课堂”活动,全市中小学校配备思政课教师10000余名,建立35个思政课精品团队。实施“三百”工程,创建“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28所,让红色基因在孩子身上代代传承。实施“红心向党”工程,创建省市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169个,打造“红心向党”品牌市级示范点240个,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有力巩固了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近年来,菏泽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教育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推出了一大批“菏味”十足的思政“金课”,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提质增效,菏泽交出均衡发展“教育普及卷”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十二年来,菏泽“教育普及卷”既精彩又亮眼。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一幅“学有所教、均衡发展”的美丽画卷在菏泽大地徐徐展开。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多年来,菏泽不断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逐年扩大公办和民办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逐步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菏泽学前教育推行普及普惠发展,据统计,毛入园率达到93.62%、普惠率达到94.91%,公办率和优质园占比分别为59.11%和40.5%,“城乡一体、布局合理、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大众网记者 赵晨光 摄

  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重点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打造19个省级强镇筑基试点乡镇、52个市级强镇筑基试点乡镇。探索集团、联盟、结对帮扶等办学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成立优质校领衔的教育集团18个、教育联盟182个,强校扩优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实现高中教育特色均衡发展。菏泽市持续推进强科培优行动,积极推动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建设省级特色高中6所、学科基地5个,市级特色高中6所、学科基地16个。

  实现高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菏泽学院获批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立项单位,入选全省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菏泽医专“临床医学”专业入选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专业示范点,“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入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建有“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数量20余个。

  让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菏泽所采取的举措不止于此。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文明温暖的重要体现。2023年,菏泽市特殊教育集团成立,5所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建立协作共建关系,优质特殊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加大。

  菏泽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全市“231”产业体系,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优化。通过学校申报、实地考察等方式,最终向省教育厅申报备案专业大类16个、专业93个、专业布点376个,成立了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内专业结构布局更加贴合菏泽市产业布局。

  尊师重教,菏泽交出强师提质“教育发展卷”

  教好一堂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切实打造好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菏泽打出一套“组合拳”。

大众网记者 沈甲亮 摄

  ——打破“统一公开招聘”的固定模式,采用高层次人才引进、省公费师范生安置、备案制招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补充教师42038人,学历达标率100%,促进了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大力加强教师培训,累计培养省市级名师名校长317人,骨干教师10000余人,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8万多人次,实现学校、学科、年级全覆盖。

  ——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增设了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建设了教师周转宿舍1.7万套,强化了教师生活保障。

  ——按照“有编即补、退一补一”的原则,及时补充教师,全市共补充中小学教师3万余人,其中2016年共招聘教师4450人、2017年4056人、2018年4449人、2019年4119人、2020年4129人、2021年4076人、2022年4026人、2023年3130人, 极大改善了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问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菏泽市采取多种形式招聘、引进教师,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教学能手比赛等,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推动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充分利用省、市相关政策,结合菏泽市教育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招聘教师。一系列强师提质的关键举措,极大鼓舞了菏泽教师的干劲,全市教师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菏泽市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有序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全面提升全市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健全机制,菏泽交出体制改革“教育奋进卷”

  从开展城乡基础教育建设,到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再到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菏泽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市政府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教育经费连年递增,仅2023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20.26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76.15亿元。

  菏泽持续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加大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曾经破旧低矮的土坯教室成了多媒体课堂,“巴掌大”的土操场已变身标准化的足球场,2022年,东明县24个村台和1个外迁社区全部配套建设省级标准学校,“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教学环境彻底成了历史。

大众网记者 沈甲亮 摄

  一组数据彰显菏泽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菏泽市大力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2021-2022),共计为357所学校、460个项目投资6061.08万元,购置53.92万台(件套)设施设备,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实验、理化生等教学仪器设备,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桌凳、智慧黑板、电子白板、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恒温净水机、空调等生活设施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61所,新增教学班1.02万个,新增学位47.15万个,新建幼儿园868处,增加学位11.34万个,新建、改扩建校舍555.36万平方米,建设完成运动场地843.9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均建有标准的微机室,最大班额人手一机,装备多媒体设备5万多套,自动录播教室700多间。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合理划定招生范围,规范招生秩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助学金、奖学金等资助。

  ……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菏泽持续夯实基础教育发展根基,扩大学位供给,优化中小学布局,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菏泽人心中的“教育梦”,正在成为最生动的现实图景。

  五育并举,菏泽交出全面发展“教育提升卷”

  坚持五育并举,才能培养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的未来人才。近年来,菏泽市全面贯彻落实“五育并举”促发展,注重学生整体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养成,将“全员德育”“素养智育”“多彩体育”“非遗美育”“绿色劳育”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和雅”是牡丹区二十二中学教育集团的文化追求,结合菏泽的地理资源,该校开发了特有的牡丹校本课程,这个系列课程包括牡丹绘画、牡丹书法、牡丹戏曲、牡丹剪纸、牡丹沙画等,丰富多彩的牡丹文化课程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还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精心开发实施了以牡丹文化为核心的“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构建了“牡丹文化类、牡丹技艺类、牡丹研学类”三类课程形态,实现了牡丹文化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4年9月,菏泽山东琴书进课堂传承教学实践案例入选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该案例是联合高校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再延至中小学实行“链条传承”的项目;

  2023年,菏泽曹州武校23名足球小将与北体大合作,共赴阿根廷,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曹州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武术+”模式的试点学校,武术不仅带给孩子们坚实的身体根基,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根基;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菏泽一中成为“天宫课堂”三个地面分课堂之一,两位同学与航天员进行了天地对话互动,多位同学在分会场参与全程活动,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科学教育“加法”满足;

  2022年9月,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学生们种植的太空丝瓜喜获丰收,最长的一根丝瓜长达1.32米,该校已连续两年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栽种太空丝瓜、太空架豆等太空蔬菜,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魅力……

  菏泽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截至目前,全市幼儿园增加到2457所,在园幼儿增加到27.6万人;小学在校生达到90.95万人;初中在校生达到50.75万人;高中达到80所,在校生达到23.5万人;高校达到4所,在校生达到6.7万人。

  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菏泽教育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为推动菏泽后来居上新突破贡献教育力量。

责编:刘亚
审签:刘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