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沂南·创新发展⑬|沂南一中新校区,全县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

··

  编者按:牢记嘱托走在前面,勇担使命开新局。作为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新时代的沂南,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打牢工业强县支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文旅康养胜地……正谱写着建设更加富裕美好沂南新篇章。即日起,沂南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智汇沂南·创新发展”系列全媒体报道,讲述生机勃勃、富裕美好的新时代沂南故事,激励全县上下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崭新的姿态奔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见习记者 殷宁 通讯员 尹君 杜洁 临沂报道

  沂南一中创建于1952年11月,从1952年在汶河畔诞生起,沂南一中两度建设新校。作为全县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新校区与老校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变的是办学环境,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初心。风雨兼程70春秋,沂南一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全县“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70年,办学成就辉煌

  走进一中新校区,风格现代典雅,设施先进齐全,园林绿化景观人文交融,优雅独特,让来访者眼前一亮。更仍然赞叹的是,校园内很少见到口号类的宣传标语。

  这是沂南一中积极打造文化校园的缩影。沂南一中认为,学校的文化是自信;自信的支撑,源于自觉。学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塑造文化品牌,让学生困境中不断前行,顺境中激励自我。

  近年来,沂南一中立足于文化校园建设,坚持革新教学兴校,科学管理治校,铸魂育德立校,特色发展强校,办学成就显著。

  学校紧跟新时代教育步伐,秉持教育新理念,重抓内涵建设,逐步迈入教学教研高级境界。深度落实新高考、新课改要求,厚植学科素养,创行系统闭环的3.0高级版校本教学体系。实施“政治建校、依法治校、制度管校、民主理校、科技强校”方略,创施3.0高级版校本管理体系。坚持“德润一中、智慧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厚德成人、大智成才”的教育目标,扎根智圣故里、红嫂家乡和建校近70年的厚土沃壤,打造学校“德•智”文化体系,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成立奥赛教练员队伍,创设校内学习引领与校外培训提升相结合的竞赛路径,多人获得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加分。成立创客中心和培训小组,配置创客空间工作室,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施“艺体振兴”战略,奋力迈向市内上游、省内知名。科学制定“五年振兴、十年复兴”战略规划,各项教育教学质量指标连年稳步提升。

  建新校,全县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

  回首70年,沂南一中俨然已成为全县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全县重要的文化符号。“建校7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沂南一中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沂南一中副校长张守业介绍,特别是新校区的建成使用,县委县政府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沂南县委、县政府积极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在保留沂南一中老校的前提下,决定建设沂南一中新校。

  在选址上拿出好土地、好位置。沂南一中新校位于西北城区,地理区位优越,四面环路、交通顺畅,南北望山、西面向水。而且与附近的城关实验幼儿园、白石小学、城管中学连为一体,在沂南县城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学区。

  投入大、标准高。沂南一中新校占地面积444.6亩,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7.28亿元;办学规模达到141个教学班、容纳7000多名学生;有30个建筑单体、2处运动场。建有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沂南一中新校区,该县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

  “下一步,沂南一中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超前、精细、严格、科学、激情”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高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张守业说。

责编:魏振彬
审签:邓梦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