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察丨如何激活农业“新引擎”?国常会研究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
··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
现如今,机械化、智能化已成为农业领域的热词,新技术正不断助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研究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有关措施。会议指出,农机装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坚持面向农业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从突破基础技术、完善创新体系、培育优质企业、打造产业集群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标志性产品研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到2030年农业国产化技术装备广泛应用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
当下,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如何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
就在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农业新品种培育、耕地质量提升、农机装备研制等10大重点领域,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在农机装备研制方面,其主要目标为聚焦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重点方向,突破一批标志性整机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融合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水平。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要求,到2030年,智慧农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准体系、检测制度基本建立,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展望2035年,智慧农业取得决定性进展,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在推进主要作物种植精准化方面,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与数字化有机融合,集成应用“四情”监测、精准水肥药施用、智能农机装备、无人驾驶航空器和智能决策系统等技术,提升耕种管收精准作业水平,构建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具数字化升级,研发推广高精准作业水平的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鼓励农垦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
山东确定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标准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要用好用足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措施,加强中试验证和熟化应用,促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市场推广。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做好鉴定检测认证,强化质量监督管理,促进农机装备产品加快升级。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年10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确定补贴范围为常规机具、农机创新产品两个方面,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补贴的常规机具,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灌溉机械、收获机械、设施种植机械等24大类,其下共涵盖51个小类117个品目。农机创新产品补贴品目实行总量控制,全省年度总量不超过10个,按年度进行调整。
除常规机具和农机创新产品外,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所需和小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可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的补贴范围,具体补贴机具品目和补贴标准由地方自定,补贴额测算比例不得超过35%。
在补贴标准方面,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全省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原则上,每个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享受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最高限额(成套设施装备补贴除外)分别为50万元和100万元,且不得超过区域分配资金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