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战秋汛|一天提闸6到7次 德州这位37年“老水文”昼夜鏖战保安澜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勇超 宋春晓 德州报道

  “566、573……取四次数据平均值是570,OK,收兵!”10月8日,见到赵玉峰时,他正忙着和同事用ADCP在岔河河面上进行测流工作。从9月21日秋汛开始以来,德州市城区水文中心主任赵玉峰和6名同事已经在防汛一线坚守了17个昼夜,自强降雨过程发生以来,不断上涨的水位、流量数据时刻牵动着赵玉峰的心。

  此次测流工作结束以后,赵玉峰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大本营——四女寺闸水文站,将实测流量和闸上、下水位迅速上报给山东省防指和德州市防指,实测数据直接影响下游防汛抗洪的决策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举个例子来说,位于下游的各市县及滨州地区将通过我们的数据获取最新水情,从而有依据地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说及时提闸泄洪,加强两岸巡逻,所以我们的数据容不得半点差错。”赵玉峰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他扶了扶眼镜,昨天赵玉峰回家理了发,拿了几件换洗衣物又赶了回来,这是他17天以来第一次回家。

  四女寺闸水文站于1919年3月设立,是漳卫南运河总控制站,也是国家级重点水文站,闸下共分为三个断面,分别为南运河、漳卫新河、四女寺减河。1919年3月卫运河四女寺水文站的建立,拉开了德州科学开展水文工作的序幕,该站是德州市仅存的一处沿用至今的近代水文站。当年实测水文资料不仅保障了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的通航与安全,也见证了运河河道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四女寺闸水文站得到稳步发展,每年为国家收集的水文水资源数据上万条,在水文监测、水情预报、科学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经受住了“63·8”“96·8”两次流域特大洪水的考验,收集的大量水文要素为抗洪减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河道工程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从9月21日开始,赵玉峰和同事们便坚守在四女寺闸水文站,他们要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雷打不动地重复进行着水位观测、流量测验、雨量观测、蒸发观测,及时录入监测数据,进行资料整编。四女寺闸水文站接德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知,要求加密报讯频率,每两个小时上报河道水情。

  令赵玉峰印象深刻的是10月2日晚上那次提闸放水。22时40分开始,洪水到来,南运河、四女寺减河、漳卫新河次第提闸放水。

  当时雨下得很紧,赵玉峰站在桥墩上,拿着手电筒看着刻度,指挥同事进行机械提闸,“没有防护栏,还是挺危险的,但是我是一位入职37年的老水文人,我比他们都有经验,所以我应该冲锋在前。”赵玉峰说。

  雨越下越大,到处都很湿滑,有同事一不小心把眼镜掉下去了,但是仍然不能停下手头工作,桥下水花翻涌,水情复杂,有很多回流和旋涡,特别是桥墩等处水流更加湍急。

  最终,经过科学计量,提闸0.3米,赵玉峰和同事总算松了口气,此时他们已经全身湿透。

  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着,“一天一般提闸6到7次,白天和晚上都会有。”

  近年来,随着水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四女寺闸水文站也相继引入了新设备。“除了传统的铅鱼流速仪,我们又添置了手持电波流速仪和ADCP,将单次水文测报的时间由2小时以上缩短至20分钟左右。”赵玉峰还为记者介绍了水文站院里的智慧监测平台,“有了它,我们的预报工作更精准和及时了,提高了汛情的时效性,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

  当前四女寺枢纽泄洪流量已达1060立方米每秒,比上一次行洪时的水流量高出130立方米每秒,距离警戒水位还有93公分,水位正在持续上涨,带着对水文工作的热忱,四女寺闸水文站每一位职工始终恪尽职守。

  夜幕降临,近处河道内水流湍急,水声振聋发聩,远处的德州市区万家灯火通明,一片祥和。眼前的漳卫南运河畔,水文人仍在昼夜鏖战。

责编:蒋丽君
审签:赫 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