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突出贡献人才事迹展播|梁丽霞:匠心拿捏泥与火 烧出黑陶“荣”与“光”

··

  编者按: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2年5月,德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王晓菲等12人被表扬为“德州市突出贡献人才”,为更好地宣传人才工作,在全市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德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推出《“德”有你 才“州”全——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题,对各位突出贡献人才典型事迹进行系列展播。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高志玟 见习记者 杨钊 武琳琳 德州报道

  泥与火融合,力与美凝结,在德州,浴火重生中的黑陶扎上了翅膀,飞翔4500多年,一直飞到当代人的审美目光里。

  时值仲夏,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位于德州市德城区南部的梁子黑陶文化园内,小桥流水,杏树已经结好了果子。“大师和工人都在这里进行创作和制作,不用我操心。” 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黑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丽霞一边给记者摘杏子一边说,“我们现在‘两条腿’走路,既有大师进行主题作品的创作,又有工人进行日常产品的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德州黑陶’这张名片。”

  为何对传播“德州黑陶”文化名片有如此深的“执念”?这与梁丽霞自身的经历有关:1988年,梁丽霞在德州学院艺术系毕业,1991年在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从事黑陶设计制作工作。悠悠十余载,满是痴痴情。2002年4月,正值德州黑陶发展的低谷期,梁丽霞却因为心怀对古老文化的执着与热爱,逆流而上,创立了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

  此后,两台二手机器、三间平房、姐妹四人、七千元起步资金……“我现在都记得,当时我们第一次建窑的砖块,很多都是我捡回来的。为了节省运输成本,我选择25块钱的拖拉机,不敢用35元的货车。”梁丽霞回忆道,在创业初期,她面临着诸多困难,但都一一克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梁丽霞终于烧制出第一窑。“当时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我们的第一窑产品,却没想到落差很大。”由于生产工艺不成熟,第一窑成品质量较差,“我当时蹲在地上有一刻钟的时间,下定决心,凡是不合格的成品,一定要砸掉!因为我们要做,就要做德州最好的黑陶。”梁丽霞一锤定音,把价值两万多元的第一窑成品全部砸掉。这一幕,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在每个员工心底生根发芽,这也为企业成长为德州黑陶领军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德州最好、全省最好。”这是梁丽霞的坚持,她在技艺上不断探索,带领黑陶人创新工艺,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炉。黑陶创作进入全新领域,引领全国黑陶同行前来学习。“可以骄傲地说,只要是来过德州的外地客商、交流学习的同行,80%以上都来到咱们这个中国黑陶城博物馆,感受德州黑陶的魅力。”在梁丽霞的不懈努力下,2009年11月,德州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黑陶城”称号。2014年“德州黑陶烧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凭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对德州黑陶文化产业的贡献,梁丽霞本人担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专委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人大代表,先后获得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发明家、齐鲁巾帼创业导师、巾帼创业标兵、中国民间艺人节优秀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德州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梁子黑陶已经形成集研制、生产、销售、体验、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黑陶产业平台,拥有8位工艺大师、26位工艺美术师、近百人的专业队伍。近千个品种,行销全国,远销世界。梁子黑陶俨然已经成为德州文化的龙头企业,代表德州的亮丽名片。

责编:蒋丽君
审签:赫 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