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数烟台】看不尽的烟台山色
··
烟台多山,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中国三大丘陵之一,山东丘陵几乎占据了广义上山东半岛70%的面积。绵延起伏的丘陵之上,突兀着少数山峰,海拔虽然不高,却都气势雄壮。至于烟台的山色,在“仙山之祖”昆嵛山的雄浑之外,更多的是错落各处的丘陵,它们或险峻灵秀,或叠嶂积翠,都值得人们信步闲游。
海拔619米的龙口莱山似乎显得风光平常,但是,这座依傍在渤海海湾边的丘陵,因大海的平荡开阔而显得格外挺拔雄伟,为龙口赢得了“高山踞其前,大海绕其后”的盛赞,一度被认为是古莱国的地理坐标。那一岭一岭的山峦铺满了草木,四季青翠的松柏间夹杂着枫红栌黄,苍劲中带着一丝娇柔。莱山主峰的东北侧有一处三叠瀑布,在幽深的谷壑里跌宕出一片宛若灵山仙境的曼妙。而随着山路的不断前行,竟又遇见了主峰西北侧的苍崖泉瀑布以及南面的伏龙山瀑布,如此的山水胜景,让人浑然忘却自己是在北方的山峦之间。《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名山共分八座,“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其中,位于“中国”的那五座便是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以及东莱山。这些山川,都是神灵的所在,而烟台山有仙岚的特质,大概也由此得来。坐落于市中心万达广场之侧的毓璜顶不过一座小小的土坡,可一旦穿过正门处的斗拱牌坊,登阶入山,便立即与左右的繁华闹市隔开一片天地。此地不连岗而自高,不托势而自远,松柏掩映,修竹婷婷,遥遥望去,林叶间显露出殿阁交错,宛若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毓璜顶之名实则从玉皇庙得来。这庙宇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两代重修和扩建,终成今日格局。供奉着玉皇大帝的正殿便是玉皇庙,但见女墙环绕、独成院落。大约正是因为山形较小,故而众殿阁也都修建得精巧玲珑、布局紧凑,可仔细观览,那山门、中殿、后殿以及东西两厢房舍却配置得十分齐整,皆是雕梁画栋,颇有雄健气势。庙东有一座木石结构的牌坊,上刻有“小蓬莱”三个大字,又有竖匾题作“观静”,一语道破毓璜顶清幽怀古的特质。小蓬莱是老烟台人对毓璜顶的别称,只因山上有一座吕祖庙,供奉着道教大宗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然而,小蓬莱的别致之处却是殿前的小小花园,绿树掩映,大有曲径通幽的意趣,中间设着小小一间凉亭,亭内石凳石几,亭外则环绕着六百年的石榴和三百年的冬青,枝叶扶疏,真有些玲珑仙气。
玉皇庙西侧更有一处瑶池园,到了这里,仿佛梦入瑶池仙境。当中一池春水,犹如九天落下的一枚碧玉,多少鱼儿水中嬉戏。池上游廊环绕,四围的山石亭台都是朱漆梁柱、白玉栏杆,或名绿蕉馆、或叫茗香轩,其余紫霞厅、兰蕙舫、倚山楼、香积堂等等,真个是一步一景,观之不足。待登上峰顶处的毓璜阁,透过雕花镂空的金花窗俯瞰人间风光,近处是规划严整的都市景象,远处则见海天茫茫,仿佛整个烟台都在脚下,让人生出一种大隐隐于市的萧然散淡之情。
自古以来,毓璜顶便是文人骚客登临游览之胜地。据说,清光绪年间,有一名唤刘次垣的文人因觉山名“玉皇”,既冲犯了玉皇大帝的正名,又透着些尘世俗气,遂题写下“毓秀钟灵地不爱宝,璜琮璞玉山自生辉”的对联。从此后,寓意深邃、词意隽美的“毓璜”二字,便留给这座小而灵秀的山了。世人都知烟台山是烟台城的母亲山,却鲜有人知道这座城还有一个父亲山——塔山。
若从高空俯瞰烟台市区,塔山犹如一方巨大的磐石坐镇城中。它东携岱山,西牵南山,绵延的余脉仿佛可以延伸到烟台的每一个角落,就好像强壮的父亲,守护着秀美的山川和山下的安乐家园。相较于毓璜顶,塔山的景致就丰富了许多。那层层山峦的中心处,坐落着七百年的太平庵。虽说是一座全真教的庵堂,可太平庵中供奉的却是儒释道三教教主,这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庵堂房舍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青砖黛瓦,别有情韵。而漫步山间,尽是古树名木,那峭壁上更有摩崖石刻,增添了许多人文风情。仰头四顾,树影之间,时隐时现的是峰顶上的七层宝塔,但见飞檐翘起,大有孤峰拔城、独秀云天的气势。
这座宝塔名曰三和塔,正是塔山得名由来,亦是烟台市区标志性建筑之一。所谓三和,是指儒释道三教合一之意,恰是塔山的精神所在,而当地也一直流传着先有三和塔再有塔山的说法。登临塔上,海拔400米的高度几乎可将整个烟台市区的景观纳入眼中,在高楼林立之外,海上的芝罘岛、养马岛,乃至崆峒岛都可一览无余,晴空碧海,天际相接,仿佛一个巨大的蓝色水晶球,将这座城包裹在怀里。
烟台人对塔山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几乎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一段春游塔山的画面。而塔山,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烟台人,看着他们一年年地成长。如今的塔山上,又营建起游乐大世界、热带雨林馆、地震科普教育馆等现代化的游乐教育场所,依旧承载着孩子们的童年快乐。在古人眼里,山川是黄帝与神仙们交游往来之所,而游览于烟台的山色风光中,既能感受到飘然若仙的灵气,又能触摸到世情温暖的生机。看着山边来来往往的烟台老少,我也不知道是这敦厚明秀的山孕育了这里的人,还是这些自在逍遥的人感染了这里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