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

  编者按:2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召开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交流环节,青岛、淄博、潍坊、日照、临沂市教育(教体)局和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青岛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数字“助教、助学、助管、助评”,全方位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生态。青岛市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城市,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青岛市作为唯一地市级代表作典型发言。

  一、探索数字“助教”模式,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推动数字赋能课堂教学。整合国家平台资源和青岛特色资源,形成“基础+特色”相融合的教学“资源池”,面向全市学校免费共享。开展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推广“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探究式教学,引导教师熟练应用备授课、数据分析等智慧教学工具,实现数据支撑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诊断与评价,打造智能高效课堂。青岛市教育信息化27个典型应用案例,获教育部全国推广。

  (二)推动数字赋能教学研究。建成1700余个同步课堂教室,重点在270余对城乡结对学校和14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开展网络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共同加强课程标准、教学策略的研究,实行精准教研,实现了优质师资、优质课程的共享;同时,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诊断、分析和指导,促进了薄弱学校教师的快速成长。今年打造的网上巡课系统,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研协同,打通了教学管理最后一公里。

  二、探索数字“助学”模式,推动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一)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上着力突破。连续7年实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信息技术“三赛一节”(人工智能竞赛、创客竞赛、奥林匹克竞赛、科技节)活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2022年青岛市中小学生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近3年300余名选手在国家级信息技术比赛中获金奖。

  (二)在数字助力学生成长上着力突破。以“双减”政策实施为契机,开发“名师导学课”等公益课堂,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精准实现作业分层、个性化指导,并让作业内容可见、时间可控、结果可讲解,有关做法被评为全国“双减”典型案例。从社会和学校遴选生涯规划等优秀软件50余款在青岛教育e平台面向家长和师生开放,家校协同促进学生成长。建成的学生发展“十个一”系统,为学生提供了特色教育资源和个性化成长指导,推动了全面育人。

  三、探索数字“助管”模式,推动教育管理科学有效

  (一)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精准化。紧跟数字技术更新迭代,近3年两次升级青岛教育e平台,打通市、区市、校三级应用,让教育数据可汇、可管、可用。今年建设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平台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学生家长选课、课程师资收费监管集于一体,在满足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对教师和培训机构的全程监管。

  (二)推进业务办理数字化、便捷化。在全省率先搭建网上信息确认系统,实现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等报名信息化确认。2021年,搭建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系统,实现零跑腿、零证明;建成民办普通高中网上报名录取系统,实现从考试报名到缴费录取全流程网上办理。今年青岛将“一网通办”向幼儿园招生入学延伸,全面实现中小幼招生数字化。

  四、探索数字“助评”模式,推动教育评价智能升级

  (一)积极推动教育督导评价信息化。开发教育督导综合管理系统,为市、区市、校三级数据采集、管理监测提供信息化支撑。建成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监测子系统,对国家各项评估指标达标情况形成可视化报告,并实时预警。建成的督导问责子系统,集问题汇集、反馈、督办、问责于一体,实现了闭环管理。

  (二)构建教育信息化助力师生管理评价机制。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系统,为全市10余万教师建立了专业发展档案,并开展培训管理、评审评比、发展分析等,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支撑。开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成覆盖中小学生学业监测、体质健康、艺术发展、劳动技能、心理测量等领域的综合性平台,并向全市初中学生发布中考增值分析报告、向高中学生发放质量监测增值分析报告,靶向推送解决方案,利用新技术推动了考试评价增效。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内容。下一步,青岛市将以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为契机,全面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治理方式变革,为加快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青岛智慧!

责编:张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