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播力度 济南市文化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

  9月29日,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大众网·海报新闻承办的“文旅赋能美好泉城”主题融媒访谈节目第十期启动录制,本期节目邀请到的是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艺术研究院)馆长助理张琳。

  大众网:张主任,请您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济南市文化馆吧。

  张琳: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济南市文化馆隶属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是政府设立的一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市文化馆始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65年的历史。在65年的光辉岁月里,市文化馆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培养文化艺术人才、进行群文理论研究、收集整理民族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3年,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济南市文化馆新馆一经投入使用,就成为了泉城文化的新地标。我们以搬入新馆为契机,转变思路、提升效能,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和服务标准。先后承接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曲艺门类作品决赛、第十四届文华奖新创作剧目评比展演、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山东省群众合唱展演、济南市“泉荷奖”优秀青年演员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艺术赛事和文化活动。

  近年来,借助国家系列支持公共文化发展的利好政策,济南市文化事业发展迎来新篇章。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市文化馆秉承“文化服务人民”的主旨,勇于探索、大胆革新,先后荣获“泉城先锋基层党组织”“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大众网:近年来济南市文化馆在致力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创新方式方法,成效如何?

  张琳: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济南市文化馆乘势而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群文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选拔引进了一批文艺骨干人才。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市文化馆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法人治理机构改革,通过成立理事会、制定《济南市文化馆章程》等措施,构建服务评价体系,增强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文化馆自身的发展活力,近年来,我馆打造了“新市民·新课堂”公益艺术辅导培训、“曲山艺海——星乐汇”周周演系列活动、济南市乡村文化振兴暨文化志愿服务进基层、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才艺大赛、“共圆艺术梦”基层示范点、辅导点培训、群星艺术团等40余项公益性文化惠民品牌项目,累计开展各类展示、展演、展览、讲座等惠民活动近2000场次,受众达2300万人次。其中“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活动荣获项目类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各项活动地开展为基层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农民朋友等提供了多样的文化服务,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大众网:我们了解到,济南市文化馆拥有众多文艺人才,近些年更是创作推出了一批优秀艺术作品,您能为我们做一下简单介绍吗?

  张琳:一直以来,济南市文化馆高度重视群众文艺创作和群文理论研究工作,将其视为文化馆人的重要使命。老一辈群文人不畏艰苦,下车间、蹲田头,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组画《长征路上》、雕塑《探海》等一个又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新一代群文人,始终继承着这种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近年来,市文化馆人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群文作品,一次次站上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领奖台,受到社会各界认可。其中,美术作品《心连心》《人与海》,二胡独奏《乡情》,山东琴书《亲家亲》分获文旅部“群星奖”美术、音乐、曲艺类大奖。儿童音乐作品《飞吧,蒲公英》,声乐作品《到处都有你》荣获文旅部第二届蒲公英大赛创作奖。舞蹈《小巷总理》荣获第十一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舞蹈《梧桐树下》获得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另外,我馆美术骨干还受邀为青岛上合峰会创作了巨幅山水画《山乡丽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济南市文化馆整体创作实力的体现,也是我们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0年底,原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并入我馆,其职能主要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多年来获得了包括“文华剧作奖”“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在内的众多奖项。艺研院的并入极大地增强了我市群众文艺创作、群文理论研究的力量。业务骨干相继创作了小戏曲《再续前缘》小品《送礼》《两碗鸡汤面》等多件优秀文艺作品,围绕文化馆事业发展和艺术理论前沿撰写了多篇优秀论文,展现了机构改革以来我馆立足新增职能推动艺术研究和评论工作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大众网:我们知道,济南市文化馆,又是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担负着全市非遗传承与推广的重任,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开展的情况吗?

  张琳:2010年,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加挂在济南市文化馆。近年来,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挖掘整理了诸多非遗项目,为保护泉城文脉做出了积极努力。先后参与开展了7批次全市非遗项目申报评选工作,市级以上各类非遗项目共计450项,其中74项入选省级非遗项目,13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市非遗保护中心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非遗校园传承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中国梦·非遗行”文化传承、古琴艺术进高校等一系列非遗传承推广的品牌文化活动,向我市大中小学校提供“点单式”服务。同时,巩固非遗社区传承成果,每年走进社区、乡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鼓励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开设社区非遗课堂,向广大市民群众普及非遗知识,传播非遗文化,着手搭建社区非遗传承工作的新平台。

  中心采取保护传承、传播推广、开发利用多措并举的方式打造全市非遗保护传承的新体系。依托重要节庆,打造非遗保护宣传亮点品牌,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今年6月12日,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省文旅厅、市文旅局的指导下,中心策划举办了2021济南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设置了“河和之契”两河非遗会客厅、庆建党百年非遗作品及剧目展演、非遗购物节、“艾香端午”非遗体验、第五届武林大会等六大板块,涵盖了黄河大运河沿线非遗宣传推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非遗产品多渠道展示销售、非遗互动体验等多项主题和内容。充分展现了济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非遗活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大众网: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济南市文化馆开展了哪些相关活动?

  张琳:从文化层面讲,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凝聚人民力量的发展史。文化馆作为党领导下的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凝聚接续奋斗的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截至目前,我们积极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颂歌献给党”2021济南市合唱比赛、“百年新征程舞动新时代”2021年济南市广场舞大赛、“唱支山歌给党听”——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家唱”群众合唱展演、“泉城清风·颂党恩”济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廉政文艺专场演出等20余场红色主题文艺展演。同时,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非遗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暨济南市2021年楹联作品展览等10余场次红色主题展览。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泉城市民群众在党的百年华诞通过公益性文化活动“感党恩、颂党情、听党话、跟党走”提供了重要的参与平台,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大众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十四五”期间,市文化馆在非遗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面又有哪些规划呢?

  张琳:今年年初,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这几项规划对于我们文化馆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十四五”期间,我馆将在上级各文化部门的领导下,结合我市公共文化发展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首先在大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将立足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好我馆在全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本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数字文化建设进程加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等各项工作,更多提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

  在非遗保护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开展全市范围内的非遗调查、记录、整理和研究工作;二是要在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强非遗传承人认定和管理,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四是要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艺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门类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二是深入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让艺术普及工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培养的体制机制,通过加强艺术培训挖掘、培育、选拔一批扎根基层且有热情、有才华的优秀文艺人才;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搭建群文演出、展示、交流平台,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和分享者。

责编:马梦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