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画视频丨从布衣到宗师,孔子一生的传奇之旅

··

  孔子的一生波折起伏,却又坚定从容。从少年定志到壮年出仕,从好学不倦到圣集大成,从市井布衣到至圣先师,他解码自己的人生,凝炼出儒家思想,引导我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

  君子好礼

  孔子的父母早逝,家境贫寒,自幼便对礼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玩耍时,他也常常使用俎、豆等礼器来模拟祭祀的过程,细致地模仿祭祀的礼节。

  在青年时期,孔子曾经担任过管理仓库的委吏,以及管理牲畜的乘田。尽管这些职位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孔子却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使得“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工作,让他深入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愿望,这些体验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诲人不倦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孔子三十五岁。因激烈的政治斗争,孔子离开了动荡不安的鲁国,前往北方的齐国寻求发展。然而,在齐国,孔子的政治抱负依然未能实现。两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转而投身学术和教育领域,秉持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君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与理念,这些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体系也在不惑之年渐趋成熟。

  知命弘道

  孔子在知命之年踏上了仕途,凭借卓越的治理能力和显著的政绩,从中都宰这一职位被提拔至大司寇的高位,这是掌管国家司法、刑罚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职务。这一晋升标志着孔子从一名布衣学者跃升成为鲁国大夫,进入了鲁国政权的核心圈层,从而开始了他政治理想的实践之路。

  周游列国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在齐国的强压和鲁国君臣的轻慢下,怀着满腔的愤慨,毅然离开了鲁国,踏上了周游列国的漫漫征程。那时,孔子已经五十五岁。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他历经风霜雨雪,访问了卫、曹、宋、郑、陈、蔡、楚这七个国家,致力于传播和推行“仁”的哲学思想。

  圣集大成

  孔子在六十八岁高龄之际,选择返回故土鲁国。他全身心投入到古代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赞《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体系汇集了中国早期文化知识的精髓,因此被孟子尊称为“集大成”者,赞誉其思想之博大精深与卓越成就。

  从修身治学到弘扬正道,从为人处世到治国理政,从审视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本身就是个传奇,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

  于今为盛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打好“孔子牌”,不断深挖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两创”落地,在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例如,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景点。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为代表的“新三孔”成为山东省文化旅游的新地标。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等产业,实现儒家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儒家文化。同时,加强青少年对儒家文化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观念。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得到了深入的研讨与广泛的传播,为那些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议题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为中华文明在现代化浪潮中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舞台,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以及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平台。这一盛举不仅显著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全球的影响力,更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合作与交流,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儒家文化,源于中国,走向世界。

  (素材来源:孔子博物馆)

  策划:魏鹏、辛然

  编辑:蔡溦

  沙画制作、美编:李帅

  视频:周溪琳

  

责编:胡玥姣
审签:张达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