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丨减噪降噪,让城市更安静,生活更幸福

··

  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中国的城市噪声污染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收到环境噪声投诉举报超200万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41.2%,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二位。

  噪音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关心和市民反映较大的民生热点问题。噪声不仅容易让人心烦气躁,也会危害人的健康。

  今年8月17日,“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回应了公众关注的噪声污染问题,如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广场舞扰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等。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就是要加强噪音污染治理,有针对性地解决执行过程中的肠梗阻,让法律切实发挥出作用来。

  所以,不让自己成为噪声的制造者、参与者,不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立在侵犯他人权益、困扰他人正常生活之上,已经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有可能触及法律底线。减噪降噪,事关法律,关联文明,关系你我幸福生活。

  减噪降噪,少按些喇叭,多攒些文明。

  善意的鸣笛无可厚非,如机动车礼让行人时若遇行人也让行机动车,此时机动车驾驶员往往轻按一下喇叭,挥手示意行人先行,这是文明之“鸣”。但是,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司机朋友一遇上行人或其他车辆行动缓慢,便随意大按喇叭催促,这既不文明,也产生了噪声污染,触犯了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的,将给予罚款50元的处罚。

  改善交通生态并不只是交警部门的责任,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机动车驾驶者应对自己多一些约束,对他人多一些体谅。少一些鸣笛,不仅多一份文明,更是在以身作则、遵规守法。

  减噪降噪,跳出“好声音”,舞出新文明。

  再优美的歌声、音乐,超过一定的分贝,就是不堪入耳的噪声。“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明确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产生过大音量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不听相关单位的劝阻、调解,将被执法部门或执法机构处以警告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习惯在公共场合开展娱乐、健身活动的人群,应该主动遵守公共场合管理方的规定,将音量调整到规定的限度内。要是因声音太大而被罚款,几百块钱已经不免让人心疼,因此而给别人造成不利影响坏了心情,更不值得。没有噪音,就是广场舞跳出的“好声音”,舞出的新文明。

  减噪降噪,提升公德心,增强自觉性。

  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每个人在不经意间都有可能成为噪音的制造者,也似乎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噪音的困扰:午休时陡然响起的刺耳装修声、夏夜楼下居民此起彼伏的喧嚣声、楼上孩子的跑跳声、隔壁的乐器敲奏声、高铁公交车上的公放视频音乐声……噪音让不少想享受片刻安静的人不堪其扰。

  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处事方式会将彼此间原本和谐美好的关系变成“冤家路窄”的战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升公德心,增强文明自觉性,居家或外出均有所顾忌,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美、更好、更值得留恋。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减噪降噪,在文明的范围内轻声细语,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为处事,可以让城市更安静,让生活更幸福。

  让城市居民享受安静的夜晚,让外地游客感受日照的舒适,既需要立法明确责任,又需要执法部门重拳打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好雨时节)

责编:牟奕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