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威海临港区:非遗贺新春!过个“文化年”
··
“妈妈,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你看我编的这个竹筐好看吗?”1月22日,在临港文化中心,来自草庙子镇的4岁孩子李昊禹参加完“小年结彩韵,非遗贺新春——非遗竹编手作初体验”活动后,兴奋地对妈妈周晓丽说。
别看李昊禹年仅4岁,他却是临港文化中心的“常客”。新春书画展、缤纷童年绘画系列活动……从不到3岁起,李昊禹就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积极参加了10余次文化惠民活动。
早在几天前,一向热爱动手制作的李昊禹在妈妈手机上看到临港文化中心发布的竹编活动通知时,就积极主动地报了名,期待着这场非遗手作体验。
竹编是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李昊禹开始了他的竹编之旅。
活动现场,老师详细介绍了竹编的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并重点演示了“压一挑一”“挑二压二”的平面竹编技巧,让包括李昊禹在内的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对这项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在动手环节中,李昊禹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用竹条“压挑”固定,一红一绿的竹条在手中灵活穿梭。虽然初试竹编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经过不断尝试渐渐找到感觉,一个充满稚气和童趣的竹筐逐渐成形。看着自己的作品,李昊禹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这次竹编体验不仅让李昊禹学会了竹编的基本技巧,更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明,营造了浓浓的新年节日氛围。
“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有了临港文化中心这个平台,让我们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接触到高质量、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艺术视野,更让他的学习之旅异彩纷呈,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期待与惊喜。”周晓丽说。
2024年,临港文化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惠民文化服务品牌的重要平台,全力拓展多元课程版图,深挖知识富矿,精研内容架构,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知识与趣味交织的盛宴,累计举办公益展览、公益讲座、公益培训、公益创投等公益活动约550场次,让儿童、青年、老人全年龄段的市民共享免费文化服务“大餐”。
“文化活动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参加。希望孩子在玩中学,感受不同的文化。”2025年,李昊禹将带着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与结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创作经验,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临港文化中心也将持续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奏响文化惠民“最强音”,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文化繁荣发展添砖加瓦,为精神文明建设凝心铸魂。
(通讯员 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