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交好“菏泽答卷”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报道

  近年来,菏泽明确了打造黄河生态经济带、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故道生态旅游产业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带一区”的目标定位,努力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交好“菏泽答卷”。

  远离黄河滩,搬进美丽新家园

  “黄河一发水,心里凉慌慌”,菏泽市牡丹区郝寨村是黄河滩区内村庄,滩区旧村占地159.4亩,村民901人,距离黄河主河道最近处只有50米,原滩区村民倚黄河种地为生。

  提起过去的岁月,年逾七旬的村民陈世武仍心有余悸:“以前住在滩区内,老是进水,一发水,村里的房子都被泡了,只能搬到高处打个棚子住,水过后赶紧去屋子里救东西。”

  黄河滩区民众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2019年1月,郝寨新村完成搬迁,901位村民搬进新房。郝寨村党支部委员陈根山提到村民搬迁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迁建安居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了让村民搬得出、住得下、富起来,郝寨新村在对滩区原址进行复垦后,加强了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利用近黄河之便打造文旅项目,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如今,郝寨村村民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农闲的时候在附近打点零工,农忙的时候侍弄田地,相比以往他们多了一份稳稳的幸福。

  郝寨村只是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一个缩影。2017年,山东省开始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菏泽境内有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是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菏泽市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共涉及182个自然村、14.7万人。新村台建好后,菏泽沿黄各乡镇争相发展相关产业,做好滩区发展的后半篇文章。

  初步建成五位一体生态屏障体系 环境改善明显

  宋江湖,位于菏泽市郓城县东北部,近年来,郓城县不断加大对宋江湖湿地的改良治理,湿地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当年“水浊、地瘦、人穷”的河田,蜕变成“绿水青山”,上百种鸟类栖息在宋江湖。郓城也在举全县之力将宋江湖打造成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健康养生、体育运动、研学旅行等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菏泽富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焦炉煤气、煤焦油、硫铵、硫磺、焦炭的生产销售。公司积极调整作业方式,停用焦炉烟囱,对脱硫脱硝技术设备进行改进,污染物排放量减少80%,在经营规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改进后的第二年,菏泽富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环保税减少375万元,绿色税收的正向激励作用充分体现。

  菏泽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实施聚力攻坚,持续推进沿黄生态保护带建设,黄河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绿化率达95%,初步建成“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区适生林、背河护堤林、各类防护草皮全覆盖”五位一体的生态屏障体系,境内黄河水质逐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突破。

  深挖黄河文化价值 积极实施“黄河故事菏泽版”工程

  2022年9月1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官方网站公示,“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结果正式揭晓。由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推荐、郓城剪纸非遗传承人杨秀玲创作的剪纸作品《黄河情》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血脉。郓城剪纸非遗传承人杨秀玲创作的作品《黄河情》,以剪纸长卷形式,用传统的剪纸元素及阴阳结合技法剪制描绘出沿黄九省的黄河文化、奔腾不息的黄河和两岸地域景观。作品中展现了四川的黄河九道湾、甘肃的大水车、宁夏的丝绸之路驼队、蒙古的蒙古包和能歌善舞的牧民、陕西窑洞里剪纸的老人和孩子、山西的壶口瀑布、河南的三门峡大坝、山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等内容,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沿岸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厚重。菏泽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积极实施“黄河故事菏泽版”工程,推动黄河文化与菏泽祖源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合发展。菏泽市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全市新创移植改编100多部舞台剧目,30多个剧目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打造世界牡丹文化旅游核心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休闲度假目的地、黄河文化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目标,推动文化工作实现新突破。

责编:巩小龙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