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答海报新闻:大气污染治理要把移动源减排作为新的突破口
··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大气污染治理要把移动源减排作为新的突破口。如此安排的背后考虑是什么,具体该怎样落实?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回答了海报新闻记者的上述问题。他强调,“十四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源的影响日益凸显,国内外的经验也证明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移动源这个牛鼻子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
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
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特别是氮氧化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了900万吨。”李天威提到,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36亿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462.8万吨,其中柴油车氮氧化物的排放占80%以上。
“在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来源。”李天威介绍。
从实践成效看,这些年我国始终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作为空气质量改善的重点。在“十四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7%,工程机械保有量增长14%的形势下,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却下降了15%。
他认为,基本上最关键的就是三招:第一,疏堵结合,汰旧换新。累计淘汰高排放车将近5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比超过了40%,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国五及以上排放阶段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53%。第二,优化结构,清洁运输。全国铁路货运量“八连增”,累计建成并开通铁路专用线530条,火电、钢铁、煤炭、焦化等行业的大宗货物清洁运输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第三,突破非道,降低污染。累计编码登记工程机械433.5万台,国四非道路机械远程监控联网累计达到82.4万台。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港口岸电常态化使用。机场非道路机械和场内车辆的电动化率世界第一。
从国际做法看,美国、欧盟都将移动源减排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升级排放标准,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的车辆、机械和船舶应用,推动高排放移动源淘汰,实施定期检测等,这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减污降碳协同已经成为各国移动源排放管理的共识,美国和欧盟也正在加快推动移动源减污降碳政策的研究和实施,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实施,推动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研究应用。
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
“接下来,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李天威告诉记者,将加快移动源标准的制修订。标准对减排发挥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一直不断提升移动源排放标准,取得的进步也是历史性的。下一步,将对标欧美先进法规,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国七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基本上也跟欧美接轨,大概晚两年左右实施,实现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同时,生态环境部在研究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实现排放控制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排放标准的升级对减排的作用是巨大的、是革命性的,必须加快跟国际标准接轨。完善在用车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排放检验设备验证方法和防作弊技术规定。
其次,推动重型货车退四,治五,管六,推新。退四就是要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的货车,治五就是严格整治国五货车的超标问题,管六就是要强化国六货车的智慧化监管,推新就是要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的替代应用。同时,生态环境部还会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连续搞几年。坚决遏制弄虚作假这类行为的发生。
此外,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全面淘汰国一及以前的工程机械,重点区域推进国二工程机械的淘汰,重点提高机场、港口、园区等新能源机械和内部车辆的新能源比例。以标准的升级促进铁路内燃机车排放水平的提升。
李天威强调,持续推进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推进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