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济南南山海拔最高村子里的巡诊
··
(记者:解强民 吴军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军林 解强民 济南报道
一人、一车、一药箱,元旦过后,村医李守华又恢复了日常巡诊。
2022年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作为济南南部山区积米峪村和拔槊泉村的村医,李守华一下成了直面新冠病毒的人。
“12月20日左右,迎来了感染高峰,每天要看20多个病号,这样持续了大概10天。”那段时间,李守华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到村民家里看病,上午大约11点结束,下午再继续看病,直到晚上7点左右才能忙完一天的工作。
李守华为村民看病,主要靠摩托车出行。
彼时,抗原检测试剂难买,不少村民无法自测是否“阳”了。
“高烧不退、浑身疼、嗓子疼、浑身冷、出虚汗……”李守华根据村民的普遍症状判断他们感染了新冠病毒,村民们把这称为“感冒”了。
积米峪村78岁的尹朝连记得,在腊月初四(2022年12月26日),她给李守华打电话,“我说我怎么很冷呢守华,量了量体温38.2℃,他说你别来诊所了,那么大年纪还腰疼,他就来家里给我打针。”
尹朝连现已康复,说话声音清亮有力。
拔塑泉村的情况更为特殊,它是南部山区海拔最高的村,海拔近800米。拔槊泉村距积米峪村约有15里地,进村道路盘旋曲折,路边是深达数百米的山谷,李守华骑摩托车上去,要花20多分钟。
进拔槊泉村的山路,盘旋曲折,有不少急弯。
李守华告诉记者,冬天拔槊泉村不少老人被子女接走同住,目前在村里居住的有50多人,只有20多人感染过,“山上空气好,进去的人也少。”
山中的拔槊泉村
这段时间,李守华在积米峪村和拔槊泉村之间往返了不少趟。
李守华感觉,新冠病毒感染不算难治,除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特殊对待,一般以抗病毒为主,根据发烧、咳嗽等症状对症治疗,村民们一周左右基本痊愈。
“原来阳性的患者检测出来都隔离了,我们接触不到,政策调整后,对我们肯定是挑战,一开始也害怕感染。”李守华说,不管怎么样,还是得冲上去,“有的村民买到了抗原,自己检测是阳性,就直接告诉我。人家做上防护,咱也做上防护。”
尽管这段时间没少和感染者接触,加上2021年6月刚做过手术,身体并不算好,但62岁的李守华一直没感染,他的妻子也同样如此。他们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消毒。
最大的困难还是出在药物紧张和药价提高上。“布洛芬片以前进价是七八块钱一盒,那段时间的进价涨到了四五十块钱。解热止疼片原来进价29块钱一盒,涨到了95块钱一盒。”好在后来药物供应跟上,价格也逐渐回落。
李守华判断,积米峪村和拔槊泉村的感染高峰已过,元旦以后,基本没有了感染的村民,“偶尔有一两个人,今天(1月10日)就没人找我。”
为村民检查的李守华
鉴于此,李守华决定从1月10日开始,恢复对两个村子的日常巡诊,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困难群众做基础检查。以往,每周一、三、五下午,他都要到村里巡诊,每月给困难群众送一次根据政策享受的免费用药。
1月10日中午,记者跟随李守华赶往拔槊泉村巡诊时,阳光和煦,气温在0度以上,体感也很暖和。但坐上李守华的摩托车没几分钟,记者就感受到了山间清冽的寒风,不一会儿便有些流鼻涕,好在20多分钟就到了村里。
拔槊泉村人口少,本村没有卫生室。李守华冒着严寒或是酷暑,已经往拔槊泉村跑了20多年,慢慢跑白了头发。
91岁的拔槊泉村村民赵连法一见李守华就开玩笑,“老李年轻了,戴着口罩我不敢认了。”
李守华为91岁的赵连法做检查
“血压没问题,心率缓慢。”为赵连法检查之后,李守华告诉他的女儿,可以让老人吃丹参片。
记者发现,虽然李守华看起来是个平平无奇的“小老头”,但一切换为医生身份,就表情严肃,自有一股镇定的气质。
在村民沈云昌家里,他见到记者,便说起李守华的不容易。“前年冬天下雪,我们村有个病人下不去山,我给守华打电话,他是走着上来的,给病人打吊瓶。”沈云昌说。
李守华告诉记者,那天上山爬了2个多小时。
实际上,行医40余年的李守华早年一直徒步在山里穿行,为村民们看病,后来又换成自行车、摩托车,先后骑坏了3辆摩托车。
“身体允许,都相信我,就继续干。”李守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