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 | 远离骨质疏松,除了补钙这几件事要做好
··
海报新闻记者 孙海燕 济南报道
“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这些常发于老年群体的毛病,并不是人自然老去的现象,而是骨质疏松所导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日,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六科主任医师孙丰雷表示,骨质疏松症严重危害公众的健康。远离骨质疏松,除了补钙,这几件事要做好。
骨质疏松,健康的“沉默杀手”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显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早期可表现为肌肉酸痛、四肢麻木、肌肉抽筋、夜间出汗等。”孙丰雷介绍,随着骨量的逐渐丢失、骨微结构的持续破坏、骨骼力学性能的下降及微骨折的出现等,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严重者出现脊柱变形。
“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等,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孙丰雷说,尤其是骨折,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可达到20%-25%,存活者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所以骨质疏松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揪出“偷走”你骨量的元凶
骨骼健康与骨量密切相关。人在30岁左右,骨量会达到一个高峰值。35岁之后,骨量开始逐渐流失,女性尤为显著。到底是什么偷走了你的骨量?
“引起骨量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不可控危险因素和可控危险因素两种。”孙丰雷讲解,种族、增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等为不可控因素。而缺乏运动、日照不足、营养失衡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肾病、肝病、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以及长时间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像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甚至是一些抗病毒药物、抗凝药等,则会使钙流失加快,进而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除了补钙,这几件事要做好
众所周知,保持体内钙元素的充足和平衡,对于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仅仅补钙就够了吗?
对于这一疑问,孙丰雷表示,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峰值骨量、缓解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大有裨益,但是仅仅补钙是不够的。他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充足日照:晒太阳是最简便实惠补充维生素D的办法。一般来说,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晒60分钟就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需要注意,日照时应避免涂抹防晒霜,但要防止强烈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
规律运动: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动;增强肌肉功能的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抵抗性运动等。
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补充钙质与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黑芝麻、海产品、绿色蔬菜等。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避免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
控制体重:低体重和过度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体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如果有必要,可以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干预。孙丰雷表示, 省中医自主研制的自制剂骨宝胶囊,就是其中之一。该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对于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骨质疏松虽然隐匿,但并非不可战胜,有效预防,早诊早治,是远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