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柿子之乡”:让产业在链上开花结果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程世洋 通讯员 刘明明 田国利 潍坊报道

  8月12日,立秋交点刚过,首场秋雨舒畅的下。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迎来了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房前屋后、田间地边、山间溪畔,满山遍野的柿树正生机勃发,酝酿着几个月之后的柿子大丰收。

  走进村里,但见柏油路顺着山势盘旋而上,柿子树、白杨树、黄栌、松柏等植被错落分布;山脚下的河沟边,牧羊人赶着一群山羊缓缓走过;远处的山峦被薄薄的雾霭笼罩,偶尔传出几声鸟鸣,宛若置身一幅秋日静谧的画卷之中。

  同行的村党总支书记刘杰告诉记者,隐士村是五井镇出了名的“柿乡”,位于镇区西部,全长7.5公里。山谷里散落着十余个大大小小的村落,以西面和北面的山脊为屏,形成了临朐和青州的天然界线,这十几个自然村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隐士”。

  近年来,该村围绕柿子产业做文章,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隐士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山柿种植,集中新建了一批柿子晾晒棚,可年产柿子1200万斤,产出柿饼400万斤,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收入不足3万元到如今收入近5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过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柿子产业龙头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70岁的尹化生是土生土长的隐士村人,已经种植柿子树四十多年了。说起种柿子的经历,尹化生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小打小闹栽几十棵柿子树,现在随着村里柿子产业的发展,如今达到了二百多棵,年产柿子两万多斤,年收入可达9万元。”

  走进隐士村,更吸引人注意的是一排排标准化的柿子晾晒房,每到柿子丰收的季节,大批量的柿子都被运送到这里,打工者快速摇动手里的机器,一个个柿子被削皮后就变的光溜溜。“这个棚是五年前政府帮着盖的,水电等都配套好了,一个棚能晾晒两三万斤柿子,我们的收成全靠它。”村民尹冠强说。

  在采访过程中,虽然下着雨,但慕名而来前来拍照、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作为远近知名的柿子嵧,隐士村紧抓临朐文旅融合的好机遇,突出“隐、柿”理念,成立“隐士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确定了“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合作社牵头、农户入社”的运营模式。

  “对村民自家柿子进行收购,让村民集中加工晾晒、并进行品牌包装,统一销售。通过包装打造,柿饼档次得到了整体提升。”刘杰说。

  在发展柿子产业的同时,五井镇政府还投资5300多万,对隐士村进行了精致化打造,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景观柿子晾晒基地——隐士产业园,发展民宿、农家乐和特色种植,年末按效益分成,实现保值增值。目前,该村建起了520个柿子晾晒棚,年产柿饼3500吨。

  五井镇党委书记常敬伟介绍,五井山柿在本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个头大、色泽亮丽、肉质硬、味甜、爽口,多种营养成分均高于普通品种。不仅如此,五井山柿保护地地域多为高山丘陵,四季分明,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柿子树的生长。“五井山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面积2.5万亩,涵盖花园河、隐士村、天井村、石峪村、太平崮等11个村。

  据悉,五井镇规划了山柿产业园,分为柿子采摘观光加工区、休闲旅游接待区、柿子风情民俗体验区等,目前五井镇已与中国园艺协会柿子协会合作,将园区内隐士柿子产业基地确定为全国柿产业化示范基地。

  2020年,该镇又签约引进投资800万美元中日合资千晨研学旅游项目,对隐士南山进行整体开发,打造高标准研学基地,目前已投入使用,达到年接待研学旅游团队200次能力,极大的带动村内服务业发展和群众收益。

  

责编:潘 婷
审签:刘贝贝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