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改他人高考志愿行拘5日,是否太轻?网友热议

··

  7月5日,话题#一男生篡改女同学高考志愿#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湖北荆州,女生报警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且已经过了网报志愿的截止日期。警方查询IP锁定系其同班男同学所为,后对涉事男生行政拘留5日。有网友质疑:“毁人一生,只用拘留5日?”那么,行政拘留五日罚轻了吗?受害人还有办法恢复原志愿吗?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可能涉及什么罪名?

  省招办:准备让受害人恢复之前填报的志愿

  据悉,女生高考成绩出来后,考得还不错,填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怎料后来再次查看时,发现自己的志愿变得乱七八糟,起初女生还以为是系统出现问题,核实后怀疑被人篡改,由于已经过了网报志愿的截止日期,改不回来了。女生无奈之下报了警。

  警方受案后,非常重视,后立即前往当地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后台查询IP,锁定系女生同班男同学项某所为。

  随后警方联系项某并积极劝投,项某接到电话后主动到派出所自首,供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原来,项某因与女同学关系不好,在学校偷偷拍下女同学的准考证号,后使用笔记本电脑登录招生平台多次试密码,成功登录女同学的账号,非法篡改女同学高考志愿。

  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给予项某宇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省招办已准备让受害人恢复之前填报的志愿。

  网友:行政拘留5日,处罚是否太轻?

  该事一时间引起热议,“同学之间能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要毁人一生?”“别人的一辈子只有5天来赔?”“这种人真是太可恶了,还有学校敢录取吗?”

  多名网友认为行拘5日的处罚过轻,犯罪成本过低,不足以震慑此类行为。

  也有网友提醒要加强安全措施,填报志愿的网站需要实施动态口令和反复输错密码的短信通知。

  篡改他人志愿事件并非孤例

  背后原因五花八门

  往年中考、高考过后,也屡有篡改他人志愿的案例发生。

  1999年,687分文科女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无缘北大,离开父母20年不回家。网友@剁肉草莓葡萄 直言,即便距离自己高考已经过去十年之久,可时至今日,只要想起当年自己的志愿被母亲篡改过,就始终没办法释怀,只觉得咬牙切齿。

  2012年,四川省眉山市12名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2013年,河北省29名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2014年,江西省3名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在这些案件中,出现高职院校招生老师与高中教师勾结,出于一己私利利用职务篡改考生志愿的情况。

  2014年,山西考生梁某高考志愿被同学篡改;2015年,河南考生杨某高考志愿被篡改;2020年,四川西昌某中学的吉某某升学无望,为泄私愤在家中通过手机登录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篡改了上百名同学的中考志愿……这些案件皆为同窗好友掌握了受害人的密码,或出于私利私愤,或因琐事矛盾,进行恶意填报。

吉某某被警方抓获

  就在昨天,又一学生疑被篡改高考志愿。湖北随州张先生向媒体求助称,孩子的高考志愿在填报平台关闭前40分钟被人篡改,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中。

  恶意篡改他人志愿

  情节严重按犯罪处理

  对于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是否应入刑追责,法律界专家意见不一。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洪道德指出,篡改他人志愿的案例发生后,要考量填报志愿的软件系统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或者考生本人是否存在疏忽,填报志愿后未安全退出系统、未保存好密码等。因为事后的惩罚永远赶不上事先预防带来的效果要好。另外,洪道德认为可将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行为入刑。他指出,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可能导致受害者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从而影响其未来职业选择、预期劳动报酬。他建议量刑参照《刑法》有关考试方面犯罪的规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认为,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属罕见个例,很难成为大规模事件。并且,被害人自己本身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卫,把密码保管好,尽可能避免被篡改的情况发生。而刑法是社会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之前采用其他的手段完全能够很好地处理。

  今日头条认证律师@安律说法 介绍,目前法律没有就单独的篡改高考志愿行为来做规定。司法实践,这类行为,一般按照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处理。

  轻者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9条第3项的规定进行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9条第3项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处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5-10日拘留。

  情节严重的,可按照犯罪处理。

  《刑法》第286条第1款、2款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导致他人志愿落空

  是追究刑责的重要判断标准

  判断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关键是看“后果是否严重!”而最终是否导致他人志愿落空,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具体到本案,正是因为受害女生发现及时,对于受害女生而言,仍有补救的机会,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才让项某得以逃过重判!

  提醒广大考生

  被篡改志愿第一时间报警

  升学是影响我们一生的大事,志愿填报是升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擅自篡改他人志愿信息,无异于窃取、侵犯受害者的受教育权。虽然此类事件并非普遍现象,但是事实上,每年都会出现一两个。或是家长的固执己见、个别教师为谋利益所为,或是同学出于个人目的所为,还有的是社会人员寻求刺激利用黑客技术所为。

  幸运的是,此次受害者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且高校招生工作还没有结束,省招办可以帮助受害者恢复之前填报的志愿。然而,并非所有的受害者都如此幸运。倘若被害人未能及时发现又当如何?

  此类事情一旦发生,对学生来说影响极大。因而在呼吁高考招生平台提高安全保障、司法机关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我们也再次提醒广大考生朋友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设置难以破解的强密码、不向他人透露密码,发现信息被篡改第一时间报警,及时向网站主管部门、公安机关进行求助,避免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海报新闻编辑 沙斯媛 综合央视新闻、平安荆州、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等)

责编:刘旋
审签:辛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