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枣庄要基本建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田甜 孟献欣 枣庄报道

  5月27日上午,枣庄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综合基地建设的主要情况。

  枣庄市委副秘书长、网信办主任刘侠,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孟凡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桂良,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卫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组织开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申报,共评选出综合基地10家,枣庄市成功入选,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综合基地。”刘侠表示,5月20日,枣庄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枣庄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大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枣庄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枣庄市综合基地进入了实战建设阶段。接着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重大意义和基本原则

  开展智能社会治理实验是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是全面推进枣庄各项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换道超车、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捷径,必将有力促进全市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综合基地建设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突出重点、聚焦典型”等基本原则,践行走在前列,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智能社会建设,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二是目标任务

  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搭建一批智能社会治理典型应用场景,总结形成智能社会治理的经验规律和理论,出台一批智能社会治理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完善适应智能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打造智能社会治理的示范样板,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全国智能社会治理实验贡献典型案例、经验理论、政策标准和治理机制,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基地建设立足枣庄市基础优势和发展实际,确定了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党政智治、社会智治三大重点领域,搭建老工业基地智能化升级、数字乡村、智慧党建、数字政府、智慧民生、数字法治等智能社会治理应用场景,分阶段推进实验研究。2022年,先期选取矿山智能化、工业智能化升级、网络综合治理、“枣治理·一网办”、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等五个场景,启动实验研究。

  三是建设思路

  围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是什么”“怎么建”“怎么抓落实”,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在全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大会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重大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具有一定基础的领域深入思考、统筹谋划,探索基地建设与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打造更多智能应用场景,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让产业更智能、治理更精准、服务更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聚焦国家新基建战略,布局建设5G、新一代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智能化技改方面,大力实施“技改焕新行动”,加速集聚一批工业智能化运营商,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政务服务方面,要把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横向联通12345政务热线、数字城管等信息平台,纵向对接基层治理平台,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智能高效的数字政府、城市大脑。招商引资方面,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创新“云招商”模式,推进云洽谈、云签约、云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方面,通过一些微创新、微实验,打造一些智能应用场景,为创城工作加油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放大“e呼善应”“榴乡诉递”等基层智慧化治理模式和市级“枣治理·一网办”市域社会治理特色品牌,为智能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道路交通方面,通过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慧城管等,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安全生产方面,通过打造智慧园区、智慧矿山,把危化品企业、矿山、非煤矿山安全隐患降至最低。社会面稳控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赋能,对重点人员进行动态、有效管理,确保关键时刻不失管、不失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其他领域的智能社会治理实验,要聚焦大局、服务大局、融入大局,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四是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综合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保障、智能场景建设、数字产业招商、督导考核等七个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基地建设。强化要素保障。紧盯上级政策导向,积极对上联系沟通,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强化政策倾斜保障,在人财物方面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场景的搭建和实验研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地建设。凝聚智力支持。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等实验场景应用主体,充分发挥技术主体作用,推动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之江实验室、航天科工、伏羲智库等研究主体开展战略合作,组建智能社会治理专家委员会和研究院,为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宣传推广。建立信息督导通报制度,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推树表彰先进典型,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推介基地建设成果、典型经验和创新模式。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智能社会治理实验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枣庄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之一,承担着抓试点、闯新路、出经验的重大使命,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干就是担当”意识,把“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贯穿到基地建设中来,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凝聚形成推进基地建设的强大合力,当好“实验田”、打造“样板区”,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山东模式,贡献枣庄智慧。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枣治理·一网办”作为枣庄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2022年度实验场景计划,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推进措施?

  孟凡华:2020年,枣庄市启动“枣治理·一网办”社会治理品牌建设。2021年,该项工作被列为市政府20件惠民实事项目。总体目标是,2021年年底前,基本实现“一个中心管指挥、一张网格管治理、一个号码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流程、一套机制管运行”;2022年年底前,全面构建起功能集成、市域一体、扁平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

  目前,该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构建了一网统筹基层治理体系。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4430个、专属网格742个,将基础信息采集、公共安全巡查等9大类32项网格事项,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矛盾调解等6大类348项联动处置事项,纳入“一张网”。二是构建了一个号码便民服务体系。市政府办公室牵头,通过市12345热线整合环保、国土等热线40余条,整合比例名列全省前茅。三是构建了一支队伍综合执法体系。以镇(街)现有综合执法中队为主体,整合交通、公安、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6部门综合执法力量,建立起“1+6+N”联合执法社会治理队伍。四是构建了一个平台智慧治理体系。“雪亮工程”联网汇聚视频监控6.8万路,综治视联网横向覆盖市、区(市)两级重点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市、区(市)、镇(街)、村(社区)、网格五级6800多个点位。五是构建了一个中心指挥调度体系。建成全省首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牌子,整合接入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以及综治、应急等各类信息系统60余个,归集数据2.88亿条,初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市”。六是构建了一套机制规范运行体系。创建“网格发现、社区吹哨、分级报到、联动处置”机制,通过“采集上报—核实立案—指挥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六步闭环,2020年6月以来,全市累计处置各类网格事件136.03万件,结案率99%。

  下步,为助推枣庄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市委政法委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枣治理·一网办”数字治理实验为载体,持续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持续做好“建网”文章。实施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攻坚突破工程,高质量抓好《枣庄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起草工作,组织开展好年度“梳网清格”行动,构建全市专业化“大网格”体系。二是持续做好“搭台”文章。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纳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总体布局。实施综治中心实战能力提升工程和“雪亮工程”拓展延伸应用工程,更好发挥综合指挥中心实战作用,为跨部门、跨领域、全时空的统一指挥、业务协同、智能分析、预测预警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持续做好“唱戏”文章。推广峄城“榴乡诉递”、滕州“e呼善应”等做法,健全网格治理党建引领、清单管理、联动共治等机制制度,完善“平台呼叫、部门报到,中心指令、各方响应”机制。实施“平安细胞”创建工程,加强矛盾风险隐患预防化解综合治理,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记者:枣庄市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和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许桂良:去年以来,枣庄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打造“6+3”现代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拓展工业智能化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应用场景。

  一是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技改焕新行动”。以智能化为方向,以基金为抓手,坚持政府搭台推动、基金投放撬动、担保介入拉动、银行跟进联动、证券助力驱动、联盟协同互动、典型示范带动,探索出“政投保贷券服+企业”的“6+1”智能化技改新模式。常态化召开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大会,组织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大赛,宣传推广智能化技改典型模式,搭建智能化技改服务商和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依托市智能化技改服务商联盟,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立足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行业对比,提出针对性诊断建议,帮助企业谋划实施高水平智能化技改项目。二是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方阵,围绕纺织行业流程制造、机床行业离散制造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场景,积极主动与国内知名技术主体和研究主体对接,科学遴选实验组、对照组研究样本企业,支持配合研究主体开展研究分析、理论总结和标准制定,打造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三是持续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升级,年内建设5G基站2200个,积极创建国家千兆城市。印发《枣庄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展5G应用“扬帆”行动进园区进企业,支持具有引领作用的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应用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评选20家试点示范企业,深入推动“企业上云”、工业设备上云。

  记者:枣庄市大数据局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整合,支持服务综合基地建设的?

  朱卫:枣庄市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也为大数据工作整体提档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全市大数据系统将紧贴中心、围绕大局,发挥优势、主动作为,通过强化技术支撑、整合云网资源,奋力推动数字技术全链条、全周期嵌入社会治理各个环节。

  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强基工程,尽快夯实智能治理“底座”。目前枣庄市政务信息系统已全部上云运行、政务外网实现全市覆盖。鲁南大数据中心机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迈入全省第一方阵,被省大数据局认定为全省首家政务云灾备基地。下一步,枣庄市大数据中心将紧紧抓住省推进基础设施“七网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积极争取上级10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持续开展“云网”提升行动。一方面,加快建设政务云区域骨干节点,推动2个省级新型数据中心试点建设,新增机柜6500个,提高云服务层级,努力实现覆盖基础、平台、数据、应用等各层级的全栈服务;另一方面,整合推进政务外网“一网多平面”应用,重点提升网络服务能力,确保能够同时承载通用数据、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物联感知等不同类型数据。通过这些举措的同步推进或接续实施,不断提升枣庄市数字基建的保障能力,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

  二是深入推进数据平台整合,着力消除智能治理“壁垒”。根据此前省、市统一规划部署,枣庄市已建成公共视频监控共享平台、综合视频会议平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指挥平台等六大综合数据平台,有效整合利用了全市50余个政务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由市铁塔公司承建、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的视频融合赋能平台(城市慧眼)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拟新建高空视频监控360路,同时整合原有405路高空点位,推动实现视频数据在秸秆禁烧、森林防火、水利防汛、矿山盗采等方面的及时预警、共享共用。下一步,枣庄市数据中心将重点牵头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整合现有各类综合平台和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按照有关标准体系,完善平台服务接口,建设感知设施统筹、数据汇聚、系统集成、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融合共享各类应用数据1000万条以上,争取年内基本建成,有效支撑市、区(市)智能治理和综合应用,形成上下协同、一体联动的“一网统揽”应用体系。

责编:袁 鹏
审签:张达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