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粒种子到万亩参园 山沟里长出“百亿产业”
··
大众网记者 蔡君君 威海报道
20世纪80年代,11粒西洋参种子跨越千里来到威海市文登区,成活了8粒。现如今,文登区5.5万亩参园年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品牌价值达到116.43亿元。
40多年来,文登人代代接力,把西洋参这曾经稀有的“舶来品”留在了山沟田地,又用勤劳和智慧将它变成了长得旺、卖得俏的“金疙瘩”。
西洋参国产“生长记”
1981年,山东省医药管理局委托烟台药材站将11粒西洋参种子送到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王继振与女婿王文水当宝贝似地播种管理,用成活的8粒种子开启了西洋参本土化种植的新篇。
5年后,经过反复试验,改良土壤,农田西洋参种植成功。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农民“改行”成为参农,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社、企业参与西洋参种植。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的文登区,成为全国西洋参主产区。
但作为“小众”产业,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长足发展,文登区大力推广西洋参标准化生产技术,将零散的老参农种植经验,整理成标准化指导手册,通过各种培训下发给参农,又聘请有经验的老参农和科研院所,共同制定田间管理方案,不断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西洋参生长茁壮。
同时,文登区积极引导区内企业抱团发展,通过成立西洋参产业协会,推动校地合作、组建西洋参研究院等方式,攻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难点,提高行业规范化水平。
山东省西洋参协会会长王文水表示,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监管作用,既保证西洋参标准化种植,又规范市场,以这样的方式提高产量质量,也提升西洋参价格。协会还引进了两所高校教授对西洋参“对症下药”,为参农、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西洋参加工“变身记”
由于存储和保鲜技术的限制,西洋参鲜参的“保质期”最长不过2周,极大地限制了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在传统冷库的基础上,文登区创新引入气调技术,推出适合西洋参鲜参存储的气调锁鲜冷库,将鲜参的存储周期延长至3至4个月。
但要想充分提升西洋参的附加值,这还远远不够。
2021 年,文登区以西洋参成功列入 “药食同源” 目录为契机,将西洋参产业发展的重点聚焦到精深加工。
通过“药食同源”试点审核后,文登继振西洋参产业有限公司果断将西洋参精深加工的方向定位由中药饮片转为食品。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与西北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并搭建实验室,邀请食品学教授、中医中药领域的专家人才,为西洋参“量身”定制配方。

威海市文登区道地参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借助西洋参“药食同源”政策施行的有利时机,抢抓市场机遇,致力于西洋参精深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助推西洋参产业发展。
2024年,道地参业研发推出了西洋参啤酒、西洋参饮料、西洋参口服液、西洋参日化用品,还有西洋参方便食品等30多个品种的西洋参精深加工产品。今年,道地参业还将围绕西洋参发酵做产品工艺和产品的研发,对西洋参剩余渣的提取再利用进行进一步延伸。
目前,文登区已经拥有西洋参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开发出包括食品类、药食同源类、饮料、化妆品以及护肤品等在内的9大类、240多款产品。产品种类丰富、高附加值意味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西洋参品牌“升值记”
2025年春节,威海市东旭西洋参有限公司的“参精御品代用茶”正式用上了带有STC优质“正”印认证标识的新包装,价值300万的产品发往香港,为公司开辟新了“赛道”。
STC优质“正”印认证是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 STC )的质量认证计划,是香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认证标志之一,同时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3个国家及地区互认。这意味着,西洋参产品的名号越来越响,正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

历经标准化种植全面推行、加工产业链条深度拓展,眼下,文登西洋参已经迎来了产业品牌升值的3.0时代。
2025年,道地参业就重点打造了中甄道地的品牌,已经与威海国家乒乓球训练中心进行了代言方面的签约。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道地参业将深入挖掘文登西洋参文化元素,助力文登西洋参产业向更高价值、更高层次迈进。
以西洋参为主题,弘扬健康养生文化,连续举办西洋参文化节,创新推出西洋参养生宴、养生浴、研学游等文旅产品8大类、130多种;建设集西洋参发展起源、栽培技术、饮食功效、养生文化、产品展示、经验交流于一体的文登西洋参文化馆,成为文登“参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促进西洋参产业内涵式发展;将西洋参文化与康养文化深度融合,挖掘西洋参文化内涵、提炼创意文化,开发出一系列西洋参文化产品……
企业与政府共同发力,推动西洋参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如今,文登西洋参品牌价值已达116.43亿元。
小小的西洋参,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更撑起了百亿元的产业链条。相信在科研创新与政策扶持、品牌塑造的多重驱动下,西洋参产业将继续以蓬勃之姿带动地方经济,润泽万千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