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故事|人大代表的“笔记本”②:共建“好家乡”,引来“好人才”
··
编者按:近年来,德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心系百姓群众,积极担当履职,交出亮眼履职答卷,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德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聚焦德州市人大代表的“笔记本”,分别从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新型城镇化发展三个方面,用文字和镜头展示人大代表坚持依法履职、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以及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宋东鹏 德州报道
梳理2023年的履职足迹,在德州市人大代表、平原县王杲铺镇杲城合作联社理事长栗超的笔记本中,清晰记录了一年来他在工作中对助力乡村振兴新的思考和感悟,记者注意到“回引在外人才”是栗超关注最多的一项课题。
其实,栗超自己就是一位回乡创业的“在外人才”。2012年栗超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了在国外名企的就业机会,毅然回到平原县王杲铺镇自主创业。这些年来,他通过打造“政府引导+联合社+合作社+电商”的发展模式,把王杲铺镇农副产品推向了全国,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
翻阅着栗超的笔记本,记者在2023年6月8日记录的内容中看到专业人才、享受待遇、回报家乡、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大学生返乡等密密麻麻不连贯的词组。栗超解释道,这是他在德州市人大组织的一次双招双引讨论会上为发言而打的草稿,当中提到关键词的是他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举行的一次大学生返乡交流会上的心得体会。
“年初时,乡镇建立了在外人才信息库,通过阵地搭建‘杲城老乡云之家’平台,将658名在外人才分类纳入数据库。依托于此,我们邀请到了二十余位在外人才回乡参加交流会,向他们介绍了家乡的发展,也探讨了他们对家乡的期许。”栗超告诉记者,近几年,乡镇面貌变化巨大,镇上新建了体育公园,不少企业都开通了通往平原县城和德州城区的班车,乡镇职工待遇也提升了不少。看到家乡良好的发展前景,参加交流会的在外人才们都对家乡有了新的看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但乡镇农村受条件所限,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生活水平都难以达到现在年轻大学生的要求,因此如何提升乡镇对人才的吸引力尤为重要。”栗超告诉记者,王杲铺镇现在每年考出去的大学生约300人,但毕业后愿意返乡的却寥寥无几,作为合作联社理事长,自身的求贤若渴让他将目光聚焦到“回引在外人才”这项课题上来。
在栗超看来,影响在外人才返乡的,不仅仅是薪资待遇或是生活水平差距等问题,还有家乡的“人情味”和“归属感”。
“我发现有一种传统思想,就是如果谁家孩子出去读完大学后回到乡镇上工作,哪怕孩子工作再好,也会被乡亲们议论‘没出息’‘没本事’。另外,返乡人才成家也是问题,求学时有对象的是否愿意一起来农村、单身的在家乡能不能找到门当户对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栗超告诉记者。
今年两会,他将继续关注“回引在外人才”这项课题。他认为,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在外人才更多地了解家乡、通过政策支持等渠道提高在外人才薪资待遇、通过提升工作环境和乡镇基础设施营造更好工作氛围,是提高乡镇“人情味”和“归属感”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