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大会看滨州②|“双招双引”跑出品质滨州“加速度”

··

  “双招双引”是助推一座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和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滨州是一座有色彩、有味道、有温度的城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古色“五彩缤纷”,产业、发展、科创、开放、品牌的味道“五味俱全”,营商环境、人才政策、科创服务、民生保障、干部作为的温度“五度宜人”。在这片热土上,有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广阔的创业舞台、优越的发展环境,是资源富集、机遇叠加的“战略高地”,投资无忧、前景无限的“创业福地”,未来可期、富强可待的“发展宝地”。

  滨州正站在全球、全国、全省“三张地图”旁谋划开放发展,大抓人才引育、大抓项目招引的“冲锋号”响彻大地。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这座城市高歌而进,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汇集,高水平“双招双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力支撑、更强劲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壮投资“动能”

  “双招双引”频频落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生态持续向好,在滨州,处处洋溢着昂扬奋进、争先向前的主旋律。

  今年春节刚过,滨州总投资1539亿元的227个项目集中开工,年度投资557亿元。新开工项目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新产业等多个领域,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注入强劲新动能。据了解,今年滨州市重点投资项目1001个,总投资6945亿元。

  抓招引,就是抢发展机遇,是厚植发展动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滨州聚力体制创新、外资利用、顶格战法、专业提升、重点突破,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2022年,全市新签约、新立项项目338个,计划总投资2780.2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过10亿元项目62个。

  聚焦“大干2023”,滨州坚定不移打造市县一体、科学顺畅、协同高效的作战体系,聚焦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节会招商、资源招商、驻点招商、筑巢招商、精准招商、嫁接招商十条路径,抓实督导考核机制、专业论证机制、招引激励机制、项目服务机制、队伍建设机制五项机制,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锂电新能源领域、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六大领域攻坚。

  滨州探索出台《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改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压实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市直各部门的招商主体责任,坚持“月调度、月考核、月通报及分管市领导双月专题调度会”制度。研究出台《市级领导顶格招商攻坚行动实施办法》,实施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对全市19条产业链加强招引。

  谋划好赴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招商考察活动,编制发布《2023滨州投资指南》和《2023重点推介项目手册》,推动招商引资增势增量、提质提效。

  引外资“活水”

  近年来,滨州以高质量“双招双引”促对外开放、促转型升级、促要素优化,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变潜在优势为发展胜势。

  202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滨州创新招商方式,由“面对面”到“屏对屏”,从“见面签”到“在线签”,确保招商引资不掉线、不断链,在“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系列专场活动上,投资6000万美元的富海兴电子设备制造、1亿美元的鲁北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实现在线签约。

  连续组织参加重点峰会,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滨州市获得唯一一场在主会场举办的跨国公司推介专场活动的主办权;蒂森克虏伯、施耐德电气等外资企业纷纷伸出橄榄枝,滨州日益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及行业领军企业的青睐地。

  此外,滨州坚持向服务要外资、向服务要项目,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实施外资企业开办暖心服务工程,实现外资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常态化的目标。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外资项目,实行重点外资企业定期联系服务机制。编印重点外资政策清单,明确政策申报要件及申报流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2022年,滨州全年新设外资企业53家,同比增长56%,增幅列全省首位。全年实际使用外资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07%,外资利用工作实现了逆势上扬。

  此外,滨州外贸总量显著提升,进出口贸易额连续突破千亿元,连续第五年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市”;外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有实绩企业突破千家;产业结构逐步迈向高端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高速增长;国家级、省级称号遍地开花,获批家纺、金属型材、复合材料等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目前,滨州已与18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732家企业与“一带一路”、RCEP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25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滨州,“好伙伴”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广、“国际范”越来越足。

  育人才“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与核心要素。

  滨州聚焦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

  围绕推动高水平人才制度创新,集成式、系统化推进人才政策优化整合,制定出台《人才“三进三创”工程实施意见》,贯穿人才发展全链条,10项补助性政策居全省前列。锚定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实施“双链融合”聚才行动,推进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2022年申报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35个,3人入选,实现历史性突破。举办“赢在滨州”“双创”大赛,在国内外设立7大赛区,同步发布73项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吸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落地。探索“1+3+N”校企地联合培养工程师新模式,支持魏桥国科先行先试,加快建立“教学育人+技术创新+产业转化”平台。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评价人数由去年的77人增加至122人。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成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开辟绿色通道,打造“爱滨才会赢”人才品牌。

  2023年,滨州以“三进四融五提升”工作体系为抓手,推动融入“2+N”雁阵格局。面向“十强”产业重点领域,制定出台“四链”融合制度文件,建立一个系统化工作体系、集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建设一批融合型载体、打造一批高能级平台、形成一批示范性样板,在全省叫响“四链融合”滨州样板。聚焦重点人才项目申报、升级“爱滨才会赢”品牌、推进人才综合改革、健全人才“四化”服务,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实施“重点工程”“活动品牌”“改革质效”“人才服务”“运行机制”五项提升行动,不断完善爱才、育才、引才、用才机制。

  当下的滨州,正逐步形成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来滨寻梦、筑梦、圆梦。据统计,2019年以来,滨州累计引进高端专家52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4.7万人,硕博士5600余人,“人才净流入”结构持续优化,众多“千里马”在“渤海之滨”竞相奔腾,促使更多创新创业的智慧在“黄河之州”开花结果。

责编:张 爽
审签:卢志强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