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特别报道 | 我们从这里出发

··

  大众网记者 郑云歌 姚潇雨 王彬 王慧敏 威海报道

  那是个黑暗动荡的年代,压迫剥削与外敌侵略的阴霾笼罩着中国,那也是个波涛汹涌的年代,各地如火如荼的共产主义运动强烈影响着威海的青年人。民族仇、阶级恨,激发起威海人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密林深处播火种,大山深处起风雷,胶东革命之火从这里点燃。

张静源、刘经三、刘松山三名首届胶东特委成员雕像

  胶东第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胶东特委诞生了

  在乳山市冯家镇北刘伶庄村的胶东特委诞生地历史陈列馆中心位置,竖立着三座雕像,他们是张静源、刘经三、刘松山三名首届胶东特委成员。九十多年前,胶东第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胶东特委在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诞生,并领导了胶东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党组织在胶东大地蓬勃发展,但各地党组织存在着多头领导、分兵作战的局面,缺少横向联系,迫切需要一个集中的党组织对胶东分散的党组织进行统一领导。

  早在1931年2月的时候,山东省委就提出了“整顿所属各县工作,准备成立胶东特委”的计划。

  两年后,也就是1933年初,张静源受山东临时省委委派,到牟平、海阳边区筹建胶东特委。当时,张静源携怀孕4个多月的妻子李淑德来到了北刘伶庄村,与当时的牟平县委书记刘经三接上关系,并选择敌人统治薄弱的牟海交界的霄龙寺(位于现在的乳山市内),建立了党的秘密联络机关——霄龙寺鸡鸭公司。鸡鸭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印制和保存党的机密文件;密藏和转运枪支弹药;与胶东各地党组织联络,了解情况,检查部署工作等。

  1933年3月的一个晚上,就是在这间土房里,张静源向参会人员传达了山东省委的指示,宣布成立中共胶东特委,决定由张静源任书记、刘经三、刘松山任委员。自此,胶东大地上,西至莱阳、东到荣成的数十个各县级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1938年5月,中共胶东特委成员在黄县合影

  他们,为了党的事业奋斗到底

  胶东特委刚筹建时,由于经费紧张,作为乡绅的刘经三绑架了自己的父亲刘岐峰,索要赎金300大洋,用作特委活动经费。事后,刘经三写了一封信告诉家里人,自己不孝,之后事业有成,定当加倍奉还。

  革命的火炬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环境越是艰难,坚守初心的“火炬手”们就越是百折不挠,前仆后继。张静源为了革命四处奔走,发展党员,培育中坚力量,让革命的种子在胶东生根、开花、结果。不幸的是,也就是1933年10月,张静源在莱阳处理党内事务时,被党内投机分子徐元义暗杀。

  张静源生前曾说过:“我要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如果我死了,能立2尺长的小碑,写上‘社会主义者张静源’,我就心满意足了。”

理琪起草的《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

  “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

  “同志们,胶东已到活跃满地的世界了。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山东努力的斗争方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做充实的准备,以期达到建立卓越无比的游击战。”这是中共胶东临时特委书记理琪在起草的《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的内容。彼时正值“一一·四”暴动后,胶东特委领导成员大部分牺牲。理琪从上海辗转来到文登,着手整顿党组织,在沟于家村成立中共胶东临时特委。

  根据山东省委的指示,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组织领导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起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面大旗。

  1938年2月初,日军3000余人侵占了青岛、烟台等地,理琪率领第三军在文登、牟平一带以游击战形式打击、牵制敌人。在雷神庙战斗中,理琪率部突围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时年30岁。

  郭沫若曾题诗:“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万代东风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

  胶东特委在黑暗中应运而生,引领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他们的忠诚与激情,硝烟与呐喊,牺牲和悲壮,挫折和崛起,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思索。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踏着红色足迹,回望革命历史,在威海这片热土之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凝聚着情感,感召着力量。生逢盛世,唯有坚毅执着、接续奋斗,才无愧于先烈、不负这盛世。

责编:姚潇雨
审签:曲欣萍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