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壹丨⑨刻满七千年记忆的文化名城 这里的国宝会说话……

··

  编者按:这里,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一砖一瓦、一枝一叶,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这里流淌着几千年的文明,一山一水、一语一句,都蕴藏着文化的内涵;这里,积蓄了几千年的力量,一时一刻,一帧一画,都迸发着向上的生机……走进山东潍坊,寻找潍一的,唯一的,惟一的!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重磅专题《潍▪壹》,探访潍坊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

  大众网记者 于明效 李敏 实习记者 张祎珺 潍坊报道

  海岱惟青州。潍坊青州,大禹划分的古九州之一,历经7000余年发展史,拥有5000余年文明史,10余载国都辉煌,省会、府衙、县治史上皆占,曾出过6位状元、180多名进士,范仲淹、欧阳修等百余名家留有园林府邸或诗文巨著……“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为青州留下的不朽名句。

  作为全国首批唯一的县级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内的5万余件文物、3000余件国家珍贵文物,串成了一部千年发展史。尤其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镇馆三宝”,更是青州璀璨历史文化的缩影。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空白;龙兴寺佛教造像,被称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汉代“宜子孙”玉璧,国内迄今为止馆藏玉璧中最完整、体积最大、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

  “这里的国宝会说话。”工作人员向大众网讲述,每件国宝的背后,都有着传奇的身世和跌宕起伏的坎坷故事。状元卷被盗,险些流失海外,案犯林春涛被执行死刑;“宜子孙”玉璧被发现前,曾被小孩用绳子拖着满街跑;龙兴寺佛像,每一座都面带蒙娜丽莎式的微笑,跨越千年仍闪现奇异光彩,却身负诸多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

  南燕国都 齐鲁大地上唯一称帝之地

  金庸武侠《天龙八部》第二十四章中有这样一个桥段:慕容复在少室山一战中相继被乔峰、段誉打败,并被段誉六脉神剑所伤,自觉颜面扫地,欲拔剑自刎。此时,灰衣僧人(其父慕容博)出手将其救下。

  灰衣僧道:“你高祖有儿子,你曾祖、祖父、父亲都有儿子,便是你没有儿子!嘿嘿,大燕国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断种绝代的无后之人!”在《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世家兴复大燕为另一条故事主线。

  一部武侠小说与潍坊青州有何关联?当然有,慕容德!从慕容博上面这段话中可以推出,慕容家族世代想兴复的大燕,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而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创建的燕国,彼时的燕国包括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北燕。其中,与青州密切相关的,就是南燕慕容德。

  南燕,国祚12年,传2世2帝。公元398年,鲜卑贵族慕容德脱离后燕统治,在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建立南燕政权,自称燕王;公元399年,北魏攻占滑台,慕容德率军东进攻取青州、兖州,入据广固,定为国都;公元400年,慕容德在青州广固城建国称帝,国号“南燕”。

  齐鲁,在历史上为诸侯封地,而齐鲁大地上唯一有人称帝之处,便是青州。南燕国虽仅存12年时间,但因慕容德在位时广开言路,礼贤下士,严斥阿谀奉承之徒,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推陈出新,富国强军,南燕国得以快速扩容。

  为巩固南燕新政权,慕容德称帝后迅速推出一系列新政。政治上,慕容军事贵族很快与汉族世家建立起良好关系,形成胡汉联合政权;文化上,南燕国推崇儒家文化,提倡齐鲁文化,灌施忠孝礼义之道,使之学兴国盛;经济上,重视铜铁冶炼与盐业开发,通过管理铁务盐务增加税收,广农积粮、养兵厉甲,极大地增强了国力。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南燕国“东至海,南滨泗上,西带巨野,北薄于河。”全国步兵37万,车1.7万乘,铁骑5.3万,步骑4.25万,加之兵车附属甲卒,总兵力当在50万以上。全国共分设5州:并州牧镇阴平(今山东枣庄西南),徐州刺史镇莒城(今山东莒县),青州刺史镇东莱(今山东莱州),兖州刺史镇梁文(今山东新泰西);各州下设济南、泰山、北海、高密等15郡。

  公元405年,青州地震,慕容德惊扰成疾,同年逝世,其侄慕容超继位。因慕容超刚愎自用、猜忌功臣、四处树敌,掌权不到一年,南燕国便众叛亲离,相互攻杀,国情混乱。公元410年,东晋权臣刘裕攻破广固城,慕容超被押送到晋都建康斩首示众,立国12年的南燕宣告灭亡。

  再往前追溯,大约5000年前,大禹把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作为古九州之一的青州,不仅东夷文化发祥地得以证实,而后又在境内发现北辛文化遗址5处、大汶口文化遗址22处、龙山文化遗址85处、岳石文化遗址9处,其历史跨度距今约8400年至3600年。

  秦时齐郡、西汉时青州城、南燕国都、隋唐北海郡、明清青州府,2200年建城史,1600年来的历代名城重镇、商贸中心、四方通衢,让青州成为享誉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引得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青睐于此。较有代表性的五位便是“北宋三贤”范仲淹、欧阳修、富弼,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清代大学士冯溥。

  世界第一流 小大博物馆

  青州,有博物馆存在的历史源远流长。1887年,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在青州培真书院设博物堂,内置自然标本、汽车和电机模型等,供人参观,成为青州开设博物馆之肇始,但它与如今的青州博物馆有着本质区别。青州博物堂展示的多为近代科技和生物成果,青州博物馆展示的则是中华文物。

  青州博物馆的前身,益都博物馆,便由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宗祠改建而来。1959年10月1日,在改建后的冯家祠堂3间旧屋里,益都博物馆正式设立,请临淄陆子润题写馆牌,负责人魏振圣,年底于临淄城设第二陈列室,负责人宋誉卿。1961年底,临淄与益都分县,第二陈列室撤销。

  1962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省文化局的报告,益都博物馆成为调整后全省唯一的县级博物馆。1986年,青州撤县改市,益都县博物馆更名为青州博物馆。1985年5月1日,博物馆搬迁新址至范公亭公园西端。

  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博物馆库房与展厅已远不够用。于是,2020年3月18日,青州市委、市政府启动新博物馆建设;2023年5月15日,新博物馆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50934平方米。

  新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弟子张锦秋主持设计,采用汉唐风格,以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台、阙楼”为原型,采用抽象简练的现代设计手法,整体呈中心对称式造型,外墙设成“玻璃+石材+金属”复合型幕墙,科技感十足。

  青州博物馆副馆长王谨霞介绍,新馆共设有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历史陈列、汉梦华章—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文物陈列、有邻衡王府—衡王府历史文化陈列、瓷韫风华—瓷器及标本陈列、文心丹青—馆藏绘画精品陈列、青州微笑—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艺术陈列以及临时交流展厅等8个展厅。

  王谨霞表示,陈列文物的各展厅,针对展品特性和展陈内容,选取不同设计元素、展陈手法和流线布局。同时,新馆中运用多元化新媒体技术手段,将互动与场景、历史与文化、人物与故事、展示与体验融为一体,浓缩了青州的悠久历史、厚重人文、灿烂文化,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著名画家黄胄,曾给青州博物馆题写“世界第一流 小大博物馆”的句子。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现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就占3000余件,其中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包括陶器、瓷器、书画、玉器、青铜器、石刻、佛教造像等品类。

  而最为珍贵的,当属三大“镇馆之宝”:东汉宜子孙玉璧、明万历赵秉忠状元卷、龙兴寺佛教造像,每件镇馆之宝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和传奇“宝生”。

  “第一个镇馆之宝,东汉宜子孙玉璧,因形体大、器型完整、雕塑精湛,是汉代玉器上乘佳作,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第二宝,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是目前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殿试状元卷,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堪称海内外孤本;最重要、最典型的第三大镇馆之宝,就是 1996年隆兴寺遗址窖藏的佛教造像,数量大、彩绘保存完好。”青州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付卫杰向大众网介绍。

  小孩拖着国宝满街跑 引出汉王室墓

  《诗经》有云,“宜尔子孙承承兮”,汉代常用吉祥语“长宜子孙”便是由来于此,多见于汉代铜镜中,代表着家庭长辈对后辈寄予的期盼和祝福,也反映出儒家思想中厚重的孝道元素。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玉器以其温润的质地、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呈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成语“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一度被奉为“无价之宝”。世间所传玉璧中,形状也多如和氏璧一般,皆以圆形为主。

  但出土于青州的汉代“宜子孙”玉璧,却以头戴龙帽、身披蒲纹、铸写吉语的独特造型和精湛雕刻技法,成为可与和氏璧相媲美的传世珍宝。目前全国出土的汉代玉璧中,刻有“宜子孙”汉字的玉璧仅三块,而该玉璧被誉为“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大、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

  有意思的是,该玉璧在“面世”之前,竟然被小孩当成玩具,用绳子拖着在街上跑。

  青州博物馆原馆长夏名采在接受央视《国宝档案》栏目采访时讲述,1982年,有人路过谭坊镇马家冢子村,发现街上有孩子用绳子拖着一块白色玉片玩耍,走近看时发现,玉片之上纹饰考究,遂将情况报给青州博物馆。知情后,博物馆便派考古人员前往调查。

  经走访得知,该村东头有一冢,当地村民发现冢内埋着不少砖瓦,便取来盖房用。一位村民捡到玉片时不知为何物,觉得无用便给孩子当成了玩具。如若没有当时那位路人的“慧眼识玉”,恐怕该国家一级文物早已荡然无存。

  考古队经村民指引,找到取砖之冢,经勘察,其封土、砖瓦都符合东汉特征,或为东汉时期王室墓葬。考古队在激动之余不禁惋惜,该冢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多数随葬品都已经被盗空。

  后经专家抢救性发掘,最终有了重大收获,出土文物298件,其中玉璧9件,另有大量玉制品以及用铜丝编结的玉衣残片(专家判断为铜绿玉衣)。根据出土文物,专家判定该墓葬为东汉中晚期北海某重要王室之墓。

  被孩子拖着满街跑的宜子孙玉璧,也成为该次考古最有价值的发现。玉璧采用非常珍贵的新疆和阗墨玉雕琢而成,高20.8厘米,外径15.4厘米,内径2.6厘米,重375克。整体线条流畅,壁身中部有凸棱一周,外围饰有夔龙纹和蟠螭纹,内环饰有158个蒲纹形乳丁。

  工匠巧妙地利用玉石带有墨色的独特质感,塑造两条通体刚健、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呈腾空飞奔状的中国风上下双龙,出没于祥云之间,呈腾空飞状。此外,玉匠在雕刻过程中运用阴刻线的手法来突出图案的轮廓。

  工作人员介绍,汉代玉琢工艺技法的一个特点,便是在隐起的地方,常用细如豪发的阴浅琢饰,有如古画上游丝勾描一样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宜子孙玉璧正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该技法,将原本平面造型的玉璧塑造出让人惊叹的立体艺术效果。

  2023年5月15日,伴随着青州博物馆新馆开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宜子孙玉璧首次以真迹形式面向世人展出。

  状元卷失而复得 盗窃者执行死刑

  据史料记载,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设到清末取缔,时间长达近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770余人。其中,青州共出过6名状元,苏德祥、王曾、张唐卿、巴布哈、赵秉忠、丁殿祥。

  苏德祥,赵匡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夺得宋朝开国后第四位状元桂冠;王曾,字孝先,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夺魁;张唐卿,字希元,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参加殿试考中状元;巴布哈(蒙古族),又译作普颜不花,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状元;赵秉忠,字季卿,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高中状元;丁殿祥,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武状元。

  而大陆唯一保留下来并被世人所目睹其风采的状元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几份清朝状元答卷),仅有赵秉忠殿试答卷这一份,同为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赵秉忠,出身文人世家,曾祖赵绅、祖父赵通较重视子孙教育,其父赵僖曾担任山西省文水县丞,后官至礼部右侍郎。赵秉忠受家庭氛围影响,自幼喜爱读书,勤奋好学,生性秉直,15岁补府学生员。

  万历二十六年殿试中,万历皇帝亲拟题目《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赵秉忠在答卷中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关键要素,强调了严修法纪、整顿吏治、安抚百姓的重要性,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主张实心先立、实政继举,方能天下太平安乐。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赵秉忠状元卷由三层宣纸制成,共19折册,通篇2460字,用馆阁体写成,字迹工整,无一笔误,堪比印刷。卷首顶天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万历皇帝亲笔批写;卷尾则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编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该篇策对深得万历皇帝喜爱,因此赵秉忠成为明代第47位状元。后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与父亲赵僖同朝为官。

  1983年,原青州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在郑母村进行文物考察时,偶然得知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的信息后激动不已,心想如果真有状元卷存在,那将填补当时考古界的一个空白。随后几经周折联系到赵氏第13代孙赵焕彬,希望其能将试卷捐献出来,但遭到赵家拒绝。

  这年4月到5月间,魏振圣先后登门24次,苦口婆心劝说,最终将赵焕彬打动,亲自将状元卷交到魏振圣手中,临行再三叮嘱,该试卷为赵氏传家之宝,请政府务必好好保管。

  同年6月,青州博物馆立即组织国内外文物专家鉴定。通过对比万历皇帝的手书、明朝礼部的大印、明朝档案中关防的印鉴以及试卷中出现的明朝官员奏折等文物、史料,故宫博物院专家最终确认这份状元卷为原件真品。而后,状元卷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原件归青州博物馆收藏和展出,复制件分送故宫、山东省博物馆和赵焕彬本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状元卷曾经历过“生死之劫”,险些流失海外,1991年8月5日,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竟不翼而飞。

  1991年,24岁的原青州博物馆保卫干事林春涛(辽宁省人氏),利用值班之机,将赵秉忠状元卷等20件珍贵文物盗卖,非法获利45800元。幸得青州市公安局迅速出击,经过9天9夜的苦苦追踪,将林春涛抓捕归案,状元卷等14件文物失而复得,但仍有6件文物不知去向。

  1991年12月30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罪一审判处林春涛死刑,后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1992年2月21日将林春涛执行死刑。

  付卫杰表示,赵秉忠状元卷的得以问世,不仅为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真实资料,更深化了人们对科举考试制度和状元文化的认知,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都能从中体现,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意义。

  千年微笑改写东方艺术史 造像被毁成谜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陈列在青州博物馆龙兴寺佛像展厅中的每一尊都可以做成表情包的佛造像,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因此,这些佛造像也被赋予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千年微笑,被称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

  “这些造像是1996年学校在修葺操场时,挖掘到的一座窖藏坑,一共是窖藏了400多尊佛教造像,统称为异宝。”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述,“龙兴寺出土的这些佛教造像,先后被评为了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大众网了解到,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造像中,北朝造像占大多数,约为60%,不仅数量之丰、品类之盛、雕刻质量之高举世轰动,且保存完整的佛像彩绘,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奇迹。青州地处佛教发展的南北两大板块之间,佛造像的出土为研究佛教艺术在中国南北的传播方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位学界人士分析,龙兴寺佛造像从整体风格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北魏时期,注重服饰刻画,佛衣着装为褒衣博带式;东魏时期,注重人体形态刻画,佛衣由北魏的厚重转为轻薄,着装方式也发生变化,菩萨璎珞佩饰逐渐增多;北齐时期,佛像人体表现更加突出,通身施以方格图案并绘有人中像,佛头低髻螺发及高宝冠菩萨造型多。

  青州造像在这个时期形成相对稳定的风格,极具地域特色,学界称之为“青州风格”,这三个朝代的造像分别表现出“青州风格”的初期、形成和鼎盛时期,已具备了许多向隋代造像过渡的特征,并且直接影响到隋唐时期造像。

  龙兴寺佛造像与其他佛像最大的不同之处——永恒的微笑。佛像大多数都面带浅浅笑容,甜美中不染世俗杂尘,柔和而又沉静,矜持而又深邃,一抹笑意洗尽铅华,折射出对人生的向往。

  另外,这批佛造像绝大多数保留着鲜艳的彩绘和贴金,改变了人们对于佛教造像皆为素面之印象。龙兴寺佛造像,为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等提供了依据。佛像先后多次到国内外著名博物馆举办大型专题展,成为青州走向世界的桥梁,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所到之处,皆蔚为大观。

  另据当地群众介绍,这批佛造像出土时,残损情况严重,部分手足断裂处有清晰的击打痕迹,后期在修复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具体原因成谜。有学者推测,或因北宋崇道抑佛事情,龙兴寺僧人不忍佛像遭到破坏,便于寺院大殿后挖掘深坑,将被推倒、打碎的佛教造像集中收藏于窖坑之中保存。

  亦有学者总结其他说法,龙兴寺佛像并非一次性破坏,或为抑佛运动、农民运动、宋金战争等系列因素造成。此外,《青州市志》记载,青州历史上地震频发。在北魏永平元年(508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曾发生18次比较有破坏力的地震,这对于上、中、下三层放置的窖藏石质佛像来说威胁较大,造像残损或为自然因素造成。

  馆城融合 书写文化名城发展新篇章

  2024年4月7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统计的“中博热搜榜”,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百强热门博物馆”,青州博物馆荣登榜单,位列“百强热门博物馆区县馆前30”榜单第9名、“百强热门博物馆新开馆前30”榜单第15名,为潍坊市唯一入选博物馆。

  王谨霞介绍,作为青州古城的文化地标与城市名片,青州博物馆新馆的顺利落成既展现了青州深厚的城市文化积淀,也彰显了青州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自新馆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达120余万人次,成为游客赴青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是观众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助力城市人文经济发展的流量入口,已成为拉动周边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还将不断在展陈创新、文旅融合、跨界合作、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出新举措、开展新尝试,为多种文化需求提供空间和功能等方面的支撑。未来,青州博物馆将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格局谋划推进‘馆城融合’,让博物馆走进更多游客的生活,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发展、书写文化兴盛新篇章注入力量。”王谨霞表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小兵博士分析,青州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青州博物馆,这座文化的殿堂,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发展。因此,应继续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对青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开展学术研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州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青州博物馆应积极拓展数字化发展道路。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文物数字化,打造线上展览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跨越地域限制,随时随地欣赏到青州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同时,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青州,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风貌。”张小兵建议。

  同时建议,青州博物馆可通过与其他博物馆举办联合展览、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增进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另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还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博物馆事业,为其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青州博物馆定将不负众望,继续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携手共同期待青州博物馆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张小兵表示。

  青州博物馆,刻满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印记,静静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风采,她不仅是一座展示古代文明的殿堂,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那些精美的文物,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沧桑,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厚重而庄严的魅力;在这里,也可以找寻到永恒不变的美好,如同“千年微笑”……

责编:李晓芹
审签:张 琨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