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砚时评| 乡村振兴起势,威海围绕“特色”做文章

··

  □ 郑云歌

  十月金秋,威海大大小小的村庄里喜人景象各有不同。

  眼下,文登西洋参进入丰收季。在种参户谷晓明的种参基地里,起参机正在参田里来回穿梭,四万斤生长了四年的西洋参喜获丰收。在文登区政府的引导下,这里西洋参的种植管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当地完善的加工和销售产业链让参民没有后顾之忧,真正打造出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环翠区南江疃村兴村富民有“妙招”。这个村去年成立了畜牧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原有的废旧工厂改建为牛棚养殖基地,还将村里闲置土地集中管理,耕种玉米等农作物,再加工成牛饲料,形成了完整的养殖产业链。依靠纯绿色养殖的优势,南江疃村的养殖牛十分畅销,供不应求,村民收益随之增加,村里凝聚力也强了,可以说是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藏于乳山西北大山深处的下石硼村,拥有绝美的自然景观,更传承着胶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基因,是“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近年来,随着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的带动,越来越多外地人走进下石硼村,村里开起了咖啡馆,闲置农房被开发成了民宿,迎来了“新村民”。这个昔日穷山村靠着旅游产业焕发出了新光彩。

  在不同的村庄里,老百姓忙碌的事儿各不相同,但心里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如今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幸福感有了。

  农村越来越宜居,百姓日子越来越幸福,折射的是威海的乡村振兴正在破题、起势。可每个村情况不同、“底子”亦有较大差异,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搭上发展的快车致富,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而鲜明的特色和准确的定位,则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打造属于各村镇自己的“特色名片”,才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例如,乳山生蚝养殖、文登西洋参种植、大饽饽制作、经区泊于镇的无花果种植等,都是立足本地资源,靠特色拼出了竞争力,辅以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从而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

  今年四月,威海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在“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一项里,也多次提到“特色”一词:要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等。

  或耕种大海,或拥山抱水,或守望田野,威海的乡村里自然资源丰富,潜能亦有待进一步深挖。推动乡村振兴要紧扣“特色”而为,努力实现“一村一特色”,让更多乡村振兴带头人发挥作用,量身打造、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激活特色资源,壮大特色产业,解开乡村振兴的“密码”,方能打牢根基,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以“特色发展”为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威海正在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责编:姚潇雨
审签:郑云歌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