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报告精神 共同期待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滨州报道

  连日来,参加滨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第十二届滨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大会主要讲话精神展开热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共同富裕,扛牢使命,争先向前,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的共识;“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的氛围逐渐在代表和委员们之间形成。

  聚焦共同富裕让民生福祉迈上更高品质,将幸福感带给在滨州的人

  和谐发展、民生为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发展带来的变化与实惠。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件件民生工程,彰显着滨州这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人民”和“群众”的词语出现超过了30处。而近五年,滨州民生支出年均增长7.5%,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部“清零”,村(社 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4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 508元、323元增至866元、66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财政补助标准由100元增至155元。脱贫攻坚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从这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滨州民生的福祉明显改善。

  “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我能切身地感受到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人民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是不断上升的。”政协委员马舒说。

  聚焦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稳步促进增收致富,这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生动诠释。发展步入新阶段,滨州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擦亮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

  人大代表崔洪霞认为,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滨州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医疗、社会保障也是发展民生的基础,不少代表委员围绕这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加强完善应急救护体系、关注中医发展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改善老人晚年生活、关注特殊人群需求……

  而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也提出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狠抓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健康滨州15项专项行动,‘三院’项目全部投用。职工普通门诊报销 限额提高到3000元,居民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提高 到65%。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 右,社保、医保、低保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同时,发布12类197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更多更好更快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滨州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大的幸福感和更高的安全感。

  塑造品牌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以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知滨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更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内容提升城市魅力,凝聚大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不断需求。

  发展文化,首先要了解。滨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交融、交往、交流,共同塑造出滨州发展的文化“DNA”。在滨州今年的工作重点中,也提出了“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实施‘书香滨州’三年行动,建设儿童图书馆,举办首届市民文化节。 加快推进全民健康文化中心、羽毛球训练基地、百姓健身屋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体育公园城市”等内容。

  “滨州既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一代兵圣孙武诞生于此;又是一片新生的土地,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奔流入海;还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这就为发展红色文化提供了丰富内容。”政协委员刘树松认为,依托滨州地域红色文化,积极打造“老渤海”特色红色品牌,不仅能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能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以党性教育为引领,为经济发展赋能助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更是传递滨州声音的一个最佳渠道和途径。”人大代表牛学玲说,滨州以文化为基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春节期间,各个文化旅游景区做了大量的特色文化创新的工作,更是将“智者智城·志在滨州”的口号飞上了天空,也飞进了游客的心里面。“今年,我希望在疫情常态防控下,去推动和支持旅游业的全面复苏。同时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好的政策来帮助旅游业实现这个目标。”

  围绕文化的创新发展,许多代表、委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希望滨州的软实力“硬起来”,在丰富当地人民群众休闲生活的基础上,打造出滨州旅游新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滨州、了解滨州、感受滨州,从而留在滨州、建设滨州。

  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城市,让更多人爱上滨州

  爱上一座城市的标准有很多,其中是否“宜居宜业”都是评价的核心指标。对一个城市而言,只有做到“宜居宜业”,才能让城市充满活力,让居民充满希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主体。努力营造让企业、企业家舒适的营商环境是滨州近年来不断努力的方向,更是推动滨州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措施。

  “滨州打造的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让我特别的感动,心里特别的温暖。”政协委员王琦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她会通过自身努力,带动身边敢于创业的年轻人,汇聚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滨州经济发展稳增长、促转型上来。

  企业家大会、滨州人才节、“滨周到”服务品牌……一系列举措展示出滨州亲商、重商、敬商的诚意,也让更多企业、企业家愿意来滨投资、来滨兴业。

  人大代表董建合是一名本土企业家,他认为本土民营企业生于此,长于此,对滨州的感情更深,做大做强的期望更加强烈。“建议滨州制定出长期规划,对于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本土民营企业进行孵化,对本土的民营企业家进行深度培育。比如多搭建类似企业家协会这样的平台,与外地企业家交流对话,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让本土企业放眼全国、走向世界,提升企业竞争力。”

  “大会上明确提出,要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这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李云涛说。

  人才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企业大面积的转型升级推动着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技术型产业慢慢占据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导致高学历、高技术等高端人才的地位愈发重要。构建共享型科创平台;打造融合型产教名城,强力推进“五院十校N基地”建设;坚定不移抓实人才引育工作,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组建“人才之家”服务联盟,办好第三届“滨州人才节”……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把人才工作放到今后滨州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

  城市要“宜业”,更要“宜居”。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滨州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守绿水、保青山”,同步推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全力建设绿色发展新样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这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作将为滨州打造出一个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宜居环境。城市有品质,市民更幸福。打造更加整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才能更好地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增实力促转型,用高端、高质的滨州制造建滨州

  经济是发展的基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和目标任务,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滨州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富强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其中,滨州“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量化铝)、国家高端铝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等成型起势,构筑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滨州也逐渐从基础加工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型发展。

  人大代表张立军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八个品质’的提升,结合自身企业优势,我建议做强铝精细化产业,增实力、促转型,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高效完美的服务立足行业,实现发展品质更高。”

  “滨州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已突破万亿大关,粮食加工、畜牧水产是其中重要的产业之一。作为畜牧行业从业者,我比较关注的是如何推动畜牧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的内容,特别是政府如何引导,加快相关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刘以林说。

  当前,滨州已经锚定2022年航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左右、总量跨上300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总量突破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外贸外资增量提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围绕确定的目标,在经济建设中,滨州不仅利用基础工业优势追求增长速度,更利用产业集群优势,聚焦转型升级,突出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作用,将品质作为考核的另一个标准,以达到经济发展的稳中增长、稳中有质的效果。与此同时,聚焦能级提升,打造融合型产教名城、培育引领型创新企业、构建共享型科创平台、发展赋能型数字经济,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风劲潮起,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如今,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发展蓝图已绘就,向着确定的目标、笃定的方向,阔步向前、奔向未来,让滨州一年一变样、让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责编:张 爽
审签:卢志强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