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 | 王安东:信念如磐,初心如故 用实际行动诠释“最美”内涵
··
海报新闻记者 逯蔷薇 实习记者 孙娅玮 报道
长期从事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发明专利6个,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个......他是王安东,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副主任,他是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美内涵。
顺应绿色自然生态,打好初心底色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作为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专班综合组的一员,王安东牵头承担了多项创建工作。
2021年10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复同意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对照创建方案,应完成八项主要任务。在王安东的主持参与下,2021年12月,八项创建任务全面完成。2022年3月完成创建自评估和国家林草局组织第三方对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7月-9月,王安东前往北京,配合国家工作专班完成报批材料审查、补充完善等工作,积极推进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过程。
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是自然保护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为加快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王安东研究谋划申报范围,组织编制申遗相关材料,顺利完成IUCN国际专家现场考察。
从崇尚“天人合一”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精髓始终不变,逐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的目标始终不变。凭着热爱和执着,王安东始终坚守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同自然共生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自然守护者的担当。
开展自然绿色研究,提升幸福成色
如何解决影响鸟类监测情况的困扰?如何揭示规律,为黄河滨海湿地保护提供指导?如何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通观中心大局的前提下,如何创新性突破重点课题,王安东始终不忘。
针对鸟类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数量难统计、种类难识别等问题,王安东创新了以多维协同全光计算成像为主要手段的滨海湿地鸟类监测新技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同时结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大数据平台,王安东研究建立基于高精度三维数据的“黄河三角洲鸟类专题大数据平台”,为湿地鸟类的精确监测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
面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挑战,王安东主持研发了以互花米草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潮间带恢复研究科研攻关。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对于新淤积的区域暂缓治理;对于潮间带稳定区域重点治理;对于潜在入侵区域防范为主。并以此模式设计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获自然资源部批复,资金1.92亿元。
基于疏通淤积、堵塞的自然沟汊,鸟类栖息岛缓坡设计,鱼类等水生生物深水避难区的建立等技术发明要点,王安东探索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申报了《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资金1.07亿元,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助力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保护自然绿色生活,彰显缤纷亮色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创新与延续的关系,归根结底要落在增强“人”的力量上。
王安东积极探索科研成果普及化思路及方法,让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他组建的科普教育团队被山东省科协和省科技厅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名单。牵头研发《黄河入海 大美湿地》研学课程,以自然为课本,把湿地、鸟类、植物描绘地更加生动。充分利用资源,在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营造“体验湿地、探秘自然”的良好氛围。
“生命之根系于大自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它的美丽和生机负责。作为一名自然守护者,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自然的行列中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王安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