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德州丨“花枝招展”闹新春 500年历史的非遗民俗“舞”出好日子

··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德州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正在德州各地火热上演。1月14日起,大众网德州频道推出“新春·新德州”新春走基层主题策划,多路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德州经济发展成就、春节文化习俗等,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展现德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勃勃生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王胜楠 通讯员 李帅 德州报道

  “鸡毛掸子该换换了,这毛都秃了,杠柜里的花也得扫扫灰,大过年的,干干净净的心里亮堂……”眼瞅着到了年根底下,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三义村的崔振江不在家里收拾年货,却天天往党群活动中心跑,在党群活动中心的一间活动室中,他仔细地察看着他的“宝贝”们,一笔一划地记录着年前还要做哪些工作。作为武城花杠舞第五代传承人,他需要在年前抓紧时间把表演用的花杠重新整修一遍,准备迎接年后接连不断的演出。

  说起花杠舞,可称得上是每一名武城人的骄傲,这源于武城镇南屯乡的民俗表演,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喜庆场合,武城城乡都会有花杠舞表演,这是群众最喜欢看的节目。

  “我是30多岁的时候从老一辈的手中接过来的花杠舞,到现在已经跳了30来年了,不过,我与花杠的缘分可远不止这30年。”崔振江说道。那时,过节跳花杠舞是镇上最热闹的节目,他从上学时就开始做演出队伍的“保卫”,看着演员们把喜庆和欢乐带给乡亲们,自己就很想把这项艺术传承下来。

  “顶上这个鸡毛掸子象征着五谷丰登,下面的红布象征红灯笼,这些花象征着丰收大年华,下面的围裙象征着红红火火,花杠由五米长的一根纯木弹性长杆制成,小的花杠重约60斤,大花杠重约八十斤。”轻轻抚摸着花杠,崔振江告诉记者,杠柜上的每一个装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承载着村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记者从崔振江的口中了解到,大家之所以喜爱花杠舞,主要就是因为它热闹、喜庆。领舞、抬杠、锣鼓……每场表演都起码要十几个人,在欢快的鼓点声中,抬杠人迈着豪放的步伐,五颜六色的杠柜上下飞扬,每一个技巧动作都能引发人群的阵阵喝彩,这种热闹的氛围是大家在平日里感受不到的。

  “往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去镇上、集上表演了,但今年年前很多老人们身体不太好,所以我就把演出都集中到了年后。”目前花杠队员的年龄普遍在五六十岁,基本都是合作了几十年的“老伙伴”,用崔振江的话形容就是,随时拉出来都能演出。

  虽然说演出都在年后,但翻新花杠的工作必须在年前完成。这一年,这几台花杠可没“闲着”。

  近几年,崔振江在日常演出之余一直致力于花杠舞的推广和传承。今年62岁的崔振江不仅把这一艺术传授给年轻的村民,还将花杠按比例缩小,做成儿童能抬的“微缩”花杠,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了南屯小学,使十多岁的学生就会抬花杠,确保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传承后继有人。

  与此同时,乡镇、村委会也积极为传统文化提供传承和发展的“沃土”,2022年以来,老城镇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宣讲20余场次,充分发挥各类宣讲队伍的积极作用,把非遗文化宣讲出去,传承下去。村委会也在原本花杠舞表演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女子花杠队,进一步扩大了队伍阵容与影响力,让花杠舞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责编:赫洋
审签:赫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