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衢·向未来丨对接融入京津冀,德州天衢新区如何展现实力担当?

··

  大众网记者 李敏 张冉 德州报道

  德州天衢新区被赋予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成果转化先行区、服务保障先行区的功能定位,是德州全面精准对接、主动深度融入京津冀的桥头堡。

  从天衢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到攀登为德州与京津冀城市科技协作、产业协同、绿色食品供应、多元人才互通方面的前沿阵地,天衢新区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天衢新区与北京中央商务区已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抓住机遇,打开城市乘势而起的新窗口,奋力书写新区发展的新故事。

  高水平推进对接融入京津冀,德州天衢新区如何展现实力担当?在全新的谋划和部署之下,天衢新区把2024年确定为“对接融入京津冀深化年”,着力打造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深度融入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搭建集技术研发、科技孵化、产业化推广、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路径已明,目标可期。

  搭建新窗口,从交通互联向经贸互通

  2011年,京沪高铁的开通,让德州进入了北京1小时都市圈,拉开新的序幕。

  2015年,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被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整个山东对接融入京津冀的前沿阵地。

  因独特的区位、新区的优势,天衢新区应运而生、在德州对接融入京津冀发展大局中承担重要使命:2021年,省委、省政府明确,在德州建设省级新区天衢新区,建设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打造对接京津冀产业协同先行区、成果转化先行区、服务保障先行区。

  两年来,天衢新区不负众望,与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中关村朝阳园达成产业溢出飞地承接机制,组建驻京招商服务中心,两地在飞地园区、产业融合、国际贸易、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与雄安新区签署了《全域对接协同联动战略合作备忘录》,深化产业协作、产学研、人力资源等9个方面合作……

  目前,天衢新区已云集芯片制造、半导体材料、医疗耗材等千亿产业集群,成为德州科创产业的前沿阵地。一系列城市发展的战略动能不断积聚,打开了对接融入京津冀新窗口。

  “在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力提速工业经济、强力推动项目建引、纵深推进创新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中打头阵、当先锋,走出一条符合新区实际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6月27日,德州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霍丽敏在“新天衢·向未来”第二届全国知名媒体德州天衢新区行进式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发言时,字字铿锵重千钧,“天衢品牌”在全省全国已被叫响。

  因与京津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天衢新区实现从交通互联向经贸互通的生动转化。

  据了解,天衢新区累计引进有研半导体、中机寰宇、安颂科技、华创融盛等京津冀项目118个、总投资402亿元,37家企业与24所大院大所共建11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崛起新高地,加速资源聚集要素流动

  多年来,天衢新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在对接京津冀、服务京津冀中加快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研发制造项目现场看到,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赶进度,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目前进入土建施工收尾阶段,这个出生自带“北京基因”的科研项目,即将“破土而出”,进入生产阶段。

  “项目自2022年10月落户天衢新区,开始项目建设的各项筹备,计划于今年11月份进行生产,量产后的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行业空白。”山东安颂和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孙凤轩说,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研发在北京,智造在新区。

  据了解,该项目是天衢新区实施基金招商的重要成果,被列为2024年省重大项目,未来在德州主要生产人工髋关节、齿科植入体、膝关节等假体,形成“研发在北京,智造在新区”的生动局面,对助力天衢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对接、及时开工,快速“成长”的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研发制造项目,正是落地天衢新区的118个京津冀产业项目的生动缩影。

  放眼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大迁徙”,更是发展力的高质量“重塑”。

  6月24日,在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揭牌仪式上,20个重点项目进行签约、总投资达116亿元,项目涉及文旅、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四大领域,呈现类别丰富、含金量高、特色鲜明等优势。

  据了解,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致力于成为服务京津冀地区创新主体对外联络的重要枢纽,加强政府平台、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合作,整合科创成果、机构、人才、资金等资源,做强科技转化平台、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人才交流平台,加速资源聚集要素流动。“我们将以此次项目签约为新的起点和契机,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在深化央地合作、融入协同发展浪潮中发挥共赢力量。”揭牌仪式上,矿冶科技集团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玉柏说。

  共享优生活,公共服务“北下南上”

  聊起对这座城市的印象,越来越多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这样的评价:“天衢新区越来越像一个大城市”。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北下南上”,让幸福结结实实地落在天衢新区广大群众的身上,美好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6月7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一期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在北京专门设立了驻京人才联络站,举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人才政策推介会,洽谈合作项目11项,引进博士及高端人才36名,博士后在站人数达到16人,创历史新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明说,资深名医“北下南上”,让生活在天衢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国一流的优质医疗服务。

  未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将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集医、教、研、防、康、养于一体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鲁西北、冀东南地区最高水平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生活在天衢新区就是幸福”有了最真实的写照。

  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积极相拥,正在成为天衢新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的大势所趋。

  家门口的一座乡镇中学,如何让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今,德州东城中学(前身为袁桥中学)找到了优质资源“引进来”的“新招法”。

  今年2月,东城中学与神州天立教育集团联谊开启质量共建校,通过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和成果推动新区的高品质公共服务系统再上新台阶,让优质资源走进家门口。

  此外,为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学校以“123青蓝工程”“首席名师”计划,加快培养步伐,发挥其在教学工作中示范作用,加快各梯队教师的培养。

  时间的刻度,记录新天衢向未来的铿锵步伐。

  这两年,天衢新区37家企业与24所大院大所共建11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正式揭牌;

  这两年,118个京津冀项目落户天衢新区,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两年,百姓足不出区看名医、上名校成为新常态;

  ……

  有信心,有干劲,乘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天衢新区,未来可期!

责编:李 敏
审签:马宝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