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考核”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志伟

  考核是干事的“指挥棒”,也是成事的“助推器”。但在个别地方,考核却因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走了样”,给党和政府的形象“抹了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

  科学的考核办法能完整、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工作,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考核就变了味。有的千篇一律,不顾地区、岗位、部门特点,搞“一种程序、一套指标、一个模板”,差异化不明显。有的脱离实际,或目标设定过高,或指标偏离工作,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不科学、不具参考价值。有的机械教条,或缺乏部门间统筹,对基层考核、考评过频过繁,存在重复考核现象;或把责任“转包”,为了所谓“避嫌”,将考核排名交由第三方商业公司运作,看似公正,实则衍生出种种怪相。有的“夹杂私货”,将考核的“公权”当成“私权”,不能客观公正,或掺杂个人好恶,或存在利益交换,徇私舞弊甚至触碰法纪底线。

  不难看出,考核这一推动工作落实的“指挥棒”,某种程度正在异化为束缚基层干部手脚的“绳索”,其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如果这种异化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变,甚或有关方面熟视无睹、掩耳盗铃,害莫大焉。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这样强调,彰显了破除顽瘴痼疾的坚定决心和关爱广大基层干部的深厚情怀。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更加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本就人少事多工作繁杂,如果还使其忙碌于填报表、整档案、备检查等“原始动作”,还存在执着于听汇报、看资料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考核办法,就必须反思“痕迹主义”在上级机关、某些领导中间根深蒂固的表达方式了。“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问题表现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督查考核是“指挥棒”,上级机关是“标杆”和“表率”,“疲于应付”只能让基层“见招拆招”,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造成“空对空”。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检视反思过程中,必须全面深入根治,把“病源”查清,把“症结”找准,明确怎么改、如何治。全国上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过程中,领导干部要进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自我体检”,脚踏实地、吃透情况,说实话、说管用的话、说基层干部群众认可的话,不搞“花架子”,不当“外行人”,不做“甩手掌柜”,用实际行动维护党和政府形象。

  考核不是形式主义的“魔术棒”,更不是官僚主义的“狼牙棒”,不可背离“加压鼓劲”的初衷。为基层减负,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一要“控量”。严格控制总量,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网络点击量、网络投票排名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评价好差的标准。减少督查频次,杜绝每周、每天督查检查。二要“提质”。有些工作,比如社区服务,要少看材料,多让老百姓讲话,采用“四不两直”到现场一问便知,比看材料可靠的多。再者,数据时代,考核思维要转变,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化数据化,用原始的电子数据最大程度替代“档案盒”,避免临时“凑材料”。三要“应用”。要严防考核与应用脱离,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强化考核结果科学使用,既看结果,又重过程;既“压担子”,又“递梯子”;善用“一票肯定”,慎用“一票否决”,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撑起一片天地。

责编:李晓芹
审签:张 琨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