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 “老闫”和他的40个春运中 藏着城市变迁的“轨迹”

··

  编者按:又一个新春到来。人们期待万象更新,在新的征程中奋发有为。追梦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千千万万人将汗水洒在大地上。他们见证时代发展,畅享中国机遇,更是中国发展的推动者。

  最真实的生活在基层。大众网·海报新闻坚持“三贴近”,力行“走转改”,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到全国各地,走进不同行业的“战场”,走进不同家庭的生活,用心聆听,用笔记录,用情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蔡云飞 王艳 汤淼 烟台报道

  这是“老铁路人”闫继恒经历的第40个春运。

  从“硬纸板票”到“刷身份证登车”,从“压水井、煤油灯”到温暖亮堂的候车大厅,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几近步入耳顺之年,闫继恒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铁路。近半个世纪的铁路与城市变迁,从老闫眼中流过,也在心底留下深深印记。沧海桑田,老闫总是感叹时代齿轮飞速向前,殊不知,他自己同样是推动这洪流涌动的重要一环。

  “孩子、行李从窗口塞进车厢”的春运,你经历过吗?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脉络。烟台铁路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早在1868年前后,英国商人就曾提出修建“烟潍铁路”,遗憾没有下文。若这条铁路修起来,有望成为当时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36年后的1904年,山东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建成通车。烟台,这座山东最早开埠的城市,就这样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铁路”擦肩而过。

老烟台站资料图

  又过了52年,1956年,烟台地区终于拥有了第一条铁路——蓝烟铁路。次年,烟台站在临海的芝罘屯路北动工兴建,并于1958年年底投入运营。“我是1983年到的铁路,那时候才十几岁,在马格庄站扳道岔。那会儿的条件可苦哩!水是压水井、灯是煤油灯。”用闫继恒的话说,在上千个深夜里,列车穿过一片临海的树林驶来,就会看到远处摇曳的一点光芒,指引着进站的方向。发出这火光的,正是闫继恒手里的煤油灯。通过这盏煤油灯照射不同颜色的玻片,向车长发出不同的信号。接发车、扳道岔、打旗语……几十年来,闫继恒伴着汽笛声入睡,又在汽笛声中醒来。

资料图

  “那时候的春运可比现在‘壮观’多了,小孩啊、行李啊,都得从窗户上往里塞,家属在站台上追着送,别提多热闹了。”闫继恒说,彼时的安检措施纯靠人工,检票也靠剪票机在“硬纸板票”上剪一个小口。“从前的铁路线通的少,回乡的人又多,我们乘务员都要在月台上往车厢里‘推人’,希望大家都能回家过个团圆年嘛。”闫继恒回忆道。

  1997年,硬纸板火车票被第二代粉红色软纸火车票取代;2007年,蓝色磁介质火车票投入使用。2年后,2009年8月16日,烟台老火车站退役,一个承赋“50年不落后”的高瞻远瞩,面朝大海、振翅欲飞的“城市之门”烟台站惊艳亮相。烟台的铁路网也在车站的变迁与扩容之中,逐步拉伸,带动城市飞速更新。

  四十年如一日,老闫和他的“锦旗墙”藏着故事

  2014年年底,烟台南站投入运营。闫继恒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一名每天与形形色色旅客打交道的客运值班员。“其实可以看作车站的‘大保姆’,不管旅客朋友们需要啥样的帮助,我们一直在。”扎根铁路40年,闫继恒心里有杆秤,装着铁路服务的“变”与“不变”。

  2020年,随着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纸质车票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旅客刷脸无感进站、刷身份证就可以乘车,铁路服务的方便、快捷、舒适程度都提升了一个新高度。随之而来,闫继恒的工作内容也在一直变化着,“但不变的是一颗心。”闫继恒说。

  在烟台南站从事客运工作7年多来,老闫“物归原主”“抢救旅客生命”的好事没少做,”甚至“捡孩子”就捡了二三十次——每年,总有五六个与家人走散的孩子在老闫的妥善陪护下安全与家人团聚。当然,诸如旅客带防晒喷雾、发胶进站之类让老闫头疼的事儿也发生不少,但老闫似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总能让矛盾完美化解。满墙的锦旗就是他的见证。

  “‘墙’也不服,就服老闫。”1997年出生的客运“新人”董春燕打趣道。作为与老闫同班组的后辈,董春燕没少向老闫取经,她说:“总结下来,‘闫式服务’就两个字——走心。”在董春燕眼里,去医院陪护突发疾病乘客到深夜的老闫、耐心向破口大骂的乘客解释相关规定时的老闫,都让人很有安全感——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对乘客而言。

董春燕为小乘客带好口罩

  学着前辈的样子,踏入铁路工作的董春燕和同事们也在服务旅客时,时时提醒自己:是否做到问心无愧。“有次我看到一位大叔在站台上急得团团转,上前一问才知道,他把医院刚给孩子开的药落在车上了,可是车已经开走了。”董春燕说,大叔衣着简朴,当时只顾着懊悔跺脚,也没想过要找客运员帮忙。想到这可能是大叔孩子的“救命药”,董春燕赶忙联系下个站点,及时帮大叔取回了药品。“后来,这位大叔从龙口专程到烟台南站找过我3次,一定要亲手把锦旗交到我手里。”这件事给了董春燕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工作中,她总是不等旅客开口问自己,主动到处观察哪些旅客需要帮助,自己先张嘴,给旅客“搭把手”。这不,深得老闫“真传”的小董,工作才3年,就已经成了“锦旗墙”的常客。

  铁路发展史里,记载着每一个铁路人“不团圆”的春节

  从烟台南站开站至今,闫继恒回家陪家人过“团圆年”只有一次,他笑称自己在铁路呆的时间比在家里都长,对铁路的感情已经刻在了生命里。受父亲影响,老闫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了铁路工作岗位,希望能成为像父亲一样兢兢业业的铁路人。

  老闫是千千万万铁路工作者的缩影。一个又一个铁路人“不回家”的春节,保障了一年又一年春运的平稳畅通。去年12月2日,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烟台南站及周边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公开招标公告》,标志着烟台南站扩建已经提上日程。烟台南站将从2台5线扩大为5台11线,规划旅客发送量预计2030年达1100万人次、2045年达1938万人次。烟台南站将成为集高铁、地铁与城市道路等市政配套工程为一体的站城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老闫和他的同事们又将亲历和见证烟台铁路事业发展的一个新历史。

  铁路交通对城市能级的强大助推力不言而喻,烟台不想再失去这次机会,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动铁路事业发展。目前,烟台境内铁路运营总里程约6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条(青荣城际铁路),运营里程178公里;普通铁路5条(蓝烟铁路、大莱龙铁路、中铁渤海轮渡、龙烟铁路、桃威铁路),运营里程419公里。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老百姓热切期盼的交通项目——潍烟、莱荣高铁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春节两条高铁建设不停工,预计2023年底前实现莱荣高铁建成通车,力争2024年潍烟高铁建成通车。建成后将补齐胶东半岛地区高速铁路发展短板,构建胶东半岛环状高铁网,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半岛城市群。

  与此同时,从现有规划及建设推进情况来看,烟台的城市立体交通将迎来一个爆发期。其中,总投资约243亿元的城市快速路项目已经快马加鞭启动,建成后将形成“一横两纵”的格局,会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T2航站楼混凝土结构已于去年11月底完成封顶,整个二期扩建工程争取今年年底前建成。

  从交通末端到重要节点城市,再到交通枢纽,烟台在全国城市中的定位逐渐清晰。“基本建成‘3港多枢纽’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已写入《烟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展望至2035年,交通运输总体发展达到全省、全国领先水平,有力支撑率先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

  “基建”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个崭新的烟台,即将强势起航!

责编:钟建
审签:李泽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