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春阶乡野小说《芝镇说(二)》连载(116)|迎头碰上了女兵指导员

··

□逄春阶

第十一章 途中(二)

迎头碰上了女兵指导员

那个青年头前带路,曹永涛和牛兰芝她们七拐八拐,拐进一座深宅大院。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大门底下戴着老花镜雕刻呢。他脸前有个煤炉子,炉子上坐着一把滋啦滋啦响的泥壶。平口刀、斜口刀、锤子,散放着,老笨鞋下是一堆木花子。他们进门时,老者在歇息,酒葫芦对着嘴,喝一口,从脚下的小碟子里往胡子里填一个长生果,只见胡子蠕动,却不见了嘴。半仰着头,眯着眼,瞅一瞅眼前的木盘。大冷的天,老人的额头上还有汗珠。木盘有小瓦盆一般大,是一截从山里砍伐来的桃木。

见人来了,忙喊:“快屋里,喝水。有愿意喝酒的,陪着我喝,也中。”

天井里的雪扫得干干净净,堆在西南角的香椿下,窗花映着纸窗。有几只麻雀在窗台上跳来跳去。

曹永涛悄悄告诉牛兰芝,老者跟芝里老人是姑表兄弟,他曾跟着芝里老到过安图县,一路跟着芝里老勘察长白山。芝里老还乡,他也跟着回来了,从小喜欢雕刻,晚年又把这老手艺捡了起来。

老者喝过了瘾,抹抹嘴巴子,把酒葫芦挂在墙上,又左手执刀、右手举锤,在纷飞的木屑中,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刀迹时而清楚细密,时而粗犷圆滑,随形就像,因材施艺……牛兰芝她们看呆了。一会儿看到了木盘上凸起的“福”字,那“福”字的“田”是照着木头的纹理走的,像一团火苗,又像一朵浪花。一会儿木盘上又出现了两个石榴,两个元宝、一个如意,一串珍珠,还有一个大象样的大肚子壶。牛兰芝进屋送行李,出来却看到了木盘上多了一行字:“福寿安康家家乐,年庆有余事事兴”,老人家刻得可真够快的。老人的平口刀在圆木的周围像蝴蝶一样翻飞,一圈的波纹……

“眼精不如手精,手精不如勤拨弄啊!”老人家笑着说,“手一半,天一半。也有的说,七分天,三分雕。这桃木还是肥城的好,木质坚硬,木体清香,螺旋花纹。可是小鬼子来闹的,也不敢出门去买,只好将就着用山里的桃木。”

老人五十上下的年纪,长脸,大鼻子,牛兰芝从容貌看上去,觉得老人很像自己的爹,只是更有派头,更加斯文。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端详着自己的雕刻,这儿修修那儿补补,爱不释手。就听身后有个尖尖的声音:“这可是俺长官的了啊,谁也别抢。”

牛兰芝回头看到,一个身穿灰色军装的女兵正大步朝她们这里走,两眼圆睁,军服上衣兜里别着一只水笔。一双新鞋,鞋芽儿簇新簇新的。她腰里挎着一只紫红色皮套的小手枪,裹腿打得紧紧的。

“好好,你的,都是你长官的。他怎么自己不来?”老人家说,“唉,到头来,还不知道是谁的呢!”

“长官在开会呢!哎?这是哪里来的客人呀!”女兵一甩短发,面无表情地问。

“芝镇我表兄家里的几个孩子,知道我表兄吗?是个大名人,叫刘建封,秀才,号芝里老人,当过安图县知县,我一路跟着他。这些孩子要去教会学堂。路过我这里,来看我啊!孩子们,我介绍一下,这位俊女史,是申主席部下学兵连女兵队的指导员。”

什么俊女史,牛兰芝看到这女兵指导员脸上有几颗麻子,眉毛稀疏得像被薅去了一些。

女兵指导员朝曹永涛和牛兰芝她们点点头,她上下左右打量面前的四个姑娘,问从芝镇一路来没碰到鬼子吗?准备到哪里去?牛兰芝和刘欢把早已准备好的一套话,向她说了一遍。她看见李玉珍两只手捂着嘴便疑问道,“这位小妹妹怎么老是捂着嘴?”

曹永涛赶紧搭话:“她路上受了风寒,嗓子疼怕传染别人。”

“嗓子疼,我们这里有医生,请他们给她打一针就好了。”

李玉珍使劲地摇头,仍然两只手捂着嘴。

那个女兵看着她们的打扮和手里捧着的《圣经》,冷笑了一声:“上学吗?为什么非上教会学堂不可,咱们省政府也在附近庄上办了一个中学,毕了业都给军官待遇,何不找这个近路走,不愿上学就参加我们的学兵队,我是女兵队指导员,说话算数。你们要脱下旗袍,我马上去给你们领军装。每到月初还发饷,保你们不愁吃,不愁穿,不愁钱花。”

稍微停了一下,又来回在天井里走,喋喋不休地说:“不愿直接干武的,文的也有。后庄就设着军医处,专门学着当医生护士,一切都和咱们学兵连一样,该晋什么衔就晋什么衔,该发多少饷,就发多少饷,自己用不了可以捎回家照顾爹娘……咱可是国军,正规军。八大处,别去那些野路子军。”

八大处?牛兰芝盯着女兵指导员,听着她说话的腔调,忽然感觉,她的本家叔叔牛笑轩和小林应该就在这里。要是迎面碰上,那可就糟透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