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何把“柽柳”写进湿地保护条例进行保护?

··

  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济南报道

  12月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加强湿地保护法治化建设,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7月25日,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2月1日正式施行。

  记者注意到,《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四十三条分别对柽柳林资源保护、监测、修复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为什么山东要单独将柽柳林保护写入《条例》呢?

  柽柳在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均有野生分布。柽柳适应性强,比较耐旱、耐寒、耐水湿、耐盐碱,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为“先锋树种”。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董瑞忠在发布会上表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和‘生态岛礁’工程,加强海洋珍稀物种保护”。这里提到的“南红北柳”,就是指通过在南方种植红树林、在北方种植柽柳林,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山东在2023年7月印发的《山东省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中也已明确,“在淤泥质海岸推广种植柽柳林,发展本土木本优良树种,在保护滨海湿地的同时,打造独特的北方滨海景观”。

  柽柳在山东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渤海湾沿岸。近年来,山东通过开展柽柳林专项生态监测、实施生态工程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摸清柽柳群落的整体现状,分析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天然柽柳林保护,柽柳林生态系统日趋稳定,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

  比如,在潍坊滨海区的“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基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已由原来的千分之七降到千分之三,不仅优化了土壤结构,还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地表植被覆盖率可达80%以上。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针对红树林湿地和泥炭沼泽湿地两大具有特殊作用的湿地,专门条款作出明确规定,提出严格的保护措施和更加严厉的处罚。此次将柽柳林保护写入《条例》,旨在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大对柽柳林这一独特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突出山东特色,持续推进柽柳林湿地生态修复,引导营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柽柳林湿地生态。

责编:杨凯
审签:马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