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后浪”奔涌| 赵乐:专注“硬”功夫,锻造“赢”实力
··
编者按:民营经济是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即日起,威海市工商联、大众网威海联合推出《民企“后浪”奔涌》栏目,挖掘在本领域本行业有重大影响力和突出贡献的青年民营企业家,多视角讲述威海青年民营企业家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故事,全方位展现他们爱党爱国、坚守实业、改革创新、诚信经营、勇担责任的时代风采。
大众网记者 王彬 宁晓洁 威海报道
超硬材料及制品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牙齿”,成立于2000年的威海威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生产超硬材料刀具的企业之一,许多产品在国内市场独树一帜。总经理赵乐形象地比喻道:“正像俗话说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们造的就是‘金刚钻’,专注于打造利用世界上最坚硬材料的‘硬科技’。”
作为“企二代”,赵乐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到大学担任教授的机会回到家乡,沿着母亲于乔董事长的足迹投身工业刀具事业,成为“二次创业”的领军人物。尽管社会普遍将女性与柔软联系在一起,但她们投身的却是最“硬”的行业。赵乐介绍:“我母亲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本科生,她作为技术人员白手起家创建威硬,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一米宽、一百米深’的事,如今我也追随她的步伐,肩负起新的使命。”所谓“一米宽”,指的是威硬要高度聚焦和精准锁定核心目标客户群体;而“一百米深”,则意味着对核心群体的需求要深入挖掘,做到与众不同、深刻透彻。
初创时期,第一代“威硬人”面对的是来自国外百年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威硬选择了做好“一米宽、一百米深”的定制化刀具的道路,“用跑步速度追上国外企业5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
赵乐于2018年接任总经理后,面临的不仅是要继续在前辈的坚实基础上前行,还有行业变革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我们的主力客户群——汽车行业近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不断调整战略,重新梳理和扩展思路,以应对新的挑战。”赵乐说道。
她带领威硬在深耕汽车领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业务至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航天航空、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不断攻克高端装备加工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每一次跨越与拓展,都意味着要面对新的技术挑战和行业标准,这不仅检验了团队的经验积累,更对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样是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但金刚石、立方氮化硼有几十上百种,每件产品在不同的客户和应用环境中可能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跨越了材料与机械加工的行业特性,更要求企业具备对材料和机械加工的深刻理解。
赵乐回忆起自己的学习生涯,感慨博士阶段对她个人的锻炼非常大:“我的专业要求我耐得住寂寞。我是在实验室里实打实地和瓶瓶罐罐打交道走出来的,这段宝贵的求学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与专注。”这种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的精神,同样是一直坚持技术创新的威硬人所共有的气质。
瞄准更高端的发展方向,威硬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8%的经费用于产品研发,通过将实验与生产紧密结合,推动技术进步与市场开拓。一台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上千把刀具,威硬实现了超过70%自主研发。凭借过硬的技术与产品,威硬取得了上汽通用五菱(重庆)、潍柴动力、山东重汽等多家工厂的刀具管理权,成为国内首家取得发动机刀具管理权的生产企业,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刀具管理权涉及更深层次的管理,包括采购权,在合同期内威硬无需担心同行的恶意价格竞争。生产线上的所有消耗品都由威硬和厂方共同决定,因此在刀具的自制化和定制化上,威硬拥有更高的自主权。
从“跟跑”到“超越”,威硬更加注重技术原创的注入,从单一的进口替代向技术原创的转变,是威硬人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也是两代威硬人始终坚持的奋斗目标。赵乐说道:“近年来,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卡脖子’问题的潜在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技术进口替代和技术原创尤为具有战略意义。在关键制造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受制于人,是我们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不仅关乎我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对国家和行业的整体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威海本土企业的代表,赵乐对威海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威海市委、市政府和高区各级领导在关键时刻,尤其是我们遇到困难时,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家,他们对行业发展和经济稳定的支撑作用不容小觑。如今,威海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家,在日常交流和互动中互相启发,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干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全球前沿的理念和管理技术带回威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将为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