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大凉山 我从文登来
··
文登与大凉山,一个在胶东半岛,一个在西南边陲,本无瓜葛的两地,却在文登小伙迟鹏的努力下,有了心与心的相连。这个冬天,迟鹏与朋友们为大凉山的孩子们邮寄了三四百斤衣物。这一善举,他已经坚持了7年。
“我们做这些事,主要是为了孩子能够顺利读书……”2024年12月30日,远在大凉山的志愿者小洛收到了迟鹏从文登邮寄的上百斤衣物,特意发来信息表示感谢。
从地图上看,文登距离四川大凉山约有三千多公里,来回近七千公里的路途真可谓长途跋涉。
2018年6月,迟鹏偶然间结识了在四川大凉山做民间公益的志愿者小洛,了解到那里的孩子们异常艰辛的求学之路,当下就有了帮助他们的想法。
迟鹏表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带着女儿一起去大凉山做公益,也算是给她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希望让女儿同时结识一位同龄孩子,一直资助到她上大学。
得知迟鹏的决定后,两位朋友也表示要加入到此次志愿活动中。几天时间里,三户人家就准备了几大箱学习用品、食品、衣物。一位在宋村镇开服装厂的朋友不能同行,便让迟鹏带上近400件外贸衣物。
当年7月,在迟鹏的牵头组织下,三户家庭带着价值3万多元的物资,开着两辆车远赴大凉山。在经历了3天的连续驾驶后,他们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美姑县。尽管有当地志愿者小洛的指引,但实际状况还是与想象中差之甚远。
一路上,泥泞的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受潮的山体更是时不时落下巨大石块。冒着生命危险,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他们一行才来到美姑县一个小山村。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低矮昏暗的土屋前,见到了几个背着背篓的孩子。这里的土地相当贫瘠,村民们只能靠种植少量土豆和玉米为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物资贫乏,让孩子们的教育成了很大问题。
在大凉山期间,他们辗转了两个县乡,分别为多个村庄的孩子们送去了衣物与学习用品。可遗憾的是,由于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原因,迟鹏终究没能找到和女儿结对子的学龄儿童。
回文登后,迟鹏与当地志愿者小洛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并希望能够为当地的孩子提供长久帮助。迟鹏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却能够给他人带来希望。这一生做点有意义的事,值了。”
迟鹏妻子吕亭亭表示,非常支持老公这个善意的举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通过这个公益活动,给女儿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也希望女儿长大了以后,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