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渤海情第十一卷:军民一心支前抗战

··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好地传承、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保护好革命遗址遗迹,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大众网滨州频道策划推出“红色渤海情——寻访革命文物里的百年记忆”系列采访活动。围绕第一批山东革命文物名录中滨州革命遗址选取典型、深入采访,挖掘背后的故事,了解曾在这里奋斗过的党员先烈的革命历程,讲述在革命老区上演过的红色故事,通过革命遗址遗迹,追寻曾经的峥嵘岁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彩 郭峰 张爽 段峰 滨州报道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滨州市惠民县是渤海区党政军机关驻地,英勇的渤海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至今传颂不衰。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感悟红色精神,汲取新时代奋斗力量。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外景

  临门而立,“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匾额映入眼帘。步入通道区,墙壁两侧的四组浮雕生动形象,其中一组还原了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运动的场景,老区人民靠着肩挑手推,将大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战争前线。

  据惠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孟书军介绍,在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机关通过电台信号向各部队发出作战命令,同时也承担着传达上级指令、政策和军事部署等工作,保持与各部队的联系,对整个渤海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也给当地党组织和人民鼓舞了士气。

机关会议室(还原)

  在解放战争3年里,渤海区作为山东解放区当时唯一一块基本未遭到国民党军队破坏、较为完整的解放区,成为了华东战场重要的人员、物资供应基地。在这里,军民团结一心,有17.2万子弟参军,支援前线人员达81.98万人次,出动大小车辆128万辆次,运粮12.7亿斤,有55308位子弟献身疆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1946年6月,惠民县人民顾全大局、节衣缩食,以“唯有一碗米,送去做军粮;唯有一尺布,拿去做军装;唯有一件老棉袄,送去盖到担架上;唯有一块亲骨肉,送去参军上战场”的革命精神,接纳安置转移军民10余万人,最长达8个月之久。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内的群英谱

  据资料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380多位高级将领和党政高级领导干部曾在渤海区战斗、工作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粟裕、邓子恢、许世友、肖华、张云逸等都曾到这里指导工作过,毛岸英也在此参加过土改运动,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内展示的物品

  现如今,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已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惠民县创新学习形式、整合红色资源,把现场学和场馆学相结合,网上学和网下学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孟书军说,截至目前,渤海老区革命机关旧址已接待参观学习班次6000余个,30余万名干部群众来到这里接受了党史学习教育。

  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关键一点是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惠民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志忠介绍,惠民县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惠民县革命文物保护暨展示利用规划》,在对革命旧址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提炼符合旧址现状的保护展示项目,并将发生在惠民县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纪念意义及重要价值的战斗战役或事件发生地、旧址等,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下一步,惠民县还要对淄角烈士陵园、夹河战斗遗址、沙窝战斗遗址进行文物保护和环境治理,不断丰富红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游基地,结合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好红色革命基因和老渤海精神。”

英雄雕像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性教育和激发全社会爱国热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激发出惠民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道路上正砥砺前进。

责编:单建伟
审签:李丽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