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青少年心理问题再引关注 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海燕 济南报道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胡鑫宇自缢一事,更是令人叹息。面对频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近日,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主任米国琳,做客大众网,与网友交流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

  防微杜渐,5方面信号或表明心理异常

  青少年时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由于身心发育方面的原因,这一时期最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米国琳介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泛。此时的他们,从对家庭的依恋转向伙伴群体,与家庭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同时,自我意思增强,扩大了自我活动和自我探索的空间,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思维日益完善。

  “正是因为青少年的快速发展,身心的成长尚未能平衡发展,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与成人相比,伤感易被激发,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容易出现冲动行为。”米国琳说。

  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懂得防微杜渐。当青少年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时,或表明出现了心理问题:

  一个是学业方面,青少年学习成绩下滑明显,学习拖延,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参加考试或者害怕考试,出现厌学甚至拒绝上学,旷课或者逃学。

  二是情绪方面,表现出容易发脾气,烦躁,笑容减少,无精打采,变得多愁善感,消极的语言增多,经常无缘无故哭泣,容易紧张,担心。兴奋喜悦,话多,忙忙碌碌。

  三是人际交往方面,和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不愿意与人交往,疏离好朋友和同学老师,和家人的沟通明显减少。拒绝或者害怕与人交往,回避学校的团体活动。

  四是行为方面,活动增多或者较少,孤僻,喜欢独自呆着,不出门;沉迷网络或者游戏;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冲动行为,比如摔砸物品,喊叫争吵,攻击他人;怪异行为,自语自笑。

  五是生理方面,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嗜睡,睡眠紊乱;进食问题,食欲差或者暴食;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比如:头痛,胃痛,恶心,腹泻,胸闷等,到医院检查没有问题,对症处理无改善。

  认识诱发原因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出现苗头尽早干预

  由于经历生理与心理上的多重变化,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面临种种挑战。

  米国琳介绍,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等,以及母孕期的不良因素,如:母亲孕期遭受强烈的或者长期心理应激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心理社会因素方面:一是自身因素,包括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比如自我要求过高,难以承受挫折;二是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三是学校和社会环境因素,如: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转学,校园欺凌,过分严苛的学校制度。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人际关系、情绪、学习和行为方面,容易出现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适应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进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发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

  对此,米国琳表示,应该积极发挥家庭的作用,了解青春期孩子独特的心理状态,改善教养方式,营造滋养、接纳、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健康的人格。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通过合理有效的外部干预,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集体认同感等。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情绪状态,尽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带孩子寻求医疗帮助或进行心理疏导。

  全社会共同关注

  协同发力,构筑青少年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如何构筑青少年健康心理?

  对于这一问题,米国琳表示,首先应提升青少年的应对能力,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负性经历带来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可以通过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歌、画画、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或是进行自我鼓励和适度发泄来排解负性情绪。

  在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父母应该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重视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心理健康防护墙的重要基石。父母也要积极调适好自己的心态,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

  学校是青少年时期个体除家庭外最主要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的对象也由父母转变为学校同辈和老师,因此同辈和老师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同辈支持、老师支持能使个体满足爱与尊重的需要,获得归属感从而避免孤独与排斥,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此外,社会所形成的不良氛围,也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压力。“构建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协同发力。”米国琳表示。

责编:孙海燕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