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看山东 |以创新之力推动国资国企争当动能转换“排头兵”
··
编者按:
山东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创新引领走在前,以科技研发、人才引育、数字变革等“十大创新”为抓手,全面系统集成谋创新、求突破,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增活力,努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更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各领域随即“虎力全开”勇争先,立足各地发展特点,咬定目标,跃马扬鞭。为了展示各领域积极创新、各项工作力争在前的决心与干劲,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十大创新看山东》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山东在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曾钰淇 济南报道
“创新驱动,国企力量”。今年年初,山东省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山东改革发展的关键是要把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山东作为国资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国资委一直在积极为省属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日前,大众网·海报新闻邀请到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斌做客大众网直播间,就山东省属国资国企创新发展举措及亮点成绩与大家分享。
省属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一季度达到72.4亿元
省国资委坚决落实省委“十大创新”部署要求,把加强省属企业科技研发创新摆在首要位置,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据统计,2021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89.1亿,同比增长52.1%,研发投入强度再创新高、达到1.95%。今年第一季度,省属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达到72.4亿元。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系列规划、政策的加持。
在强化规划引领方面,张斌介绍,2021年,省国资委印发了“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把“坚持创新驱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谋划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在此基础上,省国资委督促指导省属企业结合各自实际,编制了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加强对各类创新资源的高效统筹和协调部署,引导推动省属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作用。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省属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十条激励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修订了《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将研发投入、研发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等纳入各级企业领导班子经营业绩考核;对研发费用支出在考核时全额视同利润,对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产生的研发费用,分别按2倍和1.5倍加回;对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奖项的分别给予1.5倍、1倍配套奖励;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张斌说,这进一步激发了省属企业及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在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在企业内部,省国资委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明确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并对照企业科技管理、人才培养、政策落实等方面需求,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对接国内外重要科技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多家企业在国内外脱颖而出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推动科技创新,省属国资国企取得一批重要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
据悉,目前,省属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0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0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5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1.36万项,大功率高速发动机、全自动化码头、高端服务器、煤炭综放采等一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中,山东重工牵头承建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制造国内首辆自主知识产权智能雪蜡车,推出全球首款突破51 %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华鲁集团抗老年痴呆创新药物即将进入临床,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此靶点突破的新药;山东港口在日照港建成了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上述成果的取得,进一步佐证了我省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
此外,这样的沃土,为山东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张斌说,浪潮集团、潍柴动力等14户省属企业成为我省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华鲁恒升、鲁商福瑞达等9户省属制造业企业成为我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这些“链主”企业、领军企业充分发挥行业龙头地位,带动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端化工、医疗器械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初步打造了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在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方面,目前,省属企业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3个、省级研发平台302个,拥有专精特新企业86户、高新技术企业350户、“瞪羚”企业58户、“独角兽”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06户,单项冠军企业15户。
“2021年,大族再制造、超越科技、山推建友、山东鲁银等4户企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今年1月份,山东能源‘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研发平台优化整合过程中突出重围,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序列管理。”张斌说道。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行动
引才、用才多点破题
人才是创新的重要保证。过去,省国资委在引才用才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张斌说道,2022年,省国资委将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行动。
他说,省国资委还在引导推动省属企业梳理内部无法解决的创新项目,对外发布榜单,积极借助外脑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省国资委将建立揭榜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考核评估等问题,确保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在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张斌介绍,省国资委按照我省“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部署,依托“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充分利用省级人才工程申报指标奖励、配额制、自主遴选认定制等政策,建立符合省属企业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全链条支持机制,加快培养引进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生产工艺革新等方面具备一流水平的产业领军人才。
此外,省国资委还积极开展“才聚齐鲁 成就未来”招聘行动。引导推动省属企业聚焦各自产业和专业需求,深化就业招聘工作,推动就业工作提档升级。
据悉,今年,省国资委将利用国资国企影响力和辐射力,组织省属企业开展“才聚齐鲁 成就未来”招聘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引进更多优秀人才,为省属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聚力蓄能。
不仅如此,近年来,省国资委还在用好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发力。
“引导推动省属企业围绕优势产业、瞄准‘高精尖缺’,精准分析引才需求,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提升青年人才储备和培养水平。同时,认真落实‘以成效为导向’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引才评估制度,确保培养引进的优秀人才在孵化项目、转化成果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张斌说。
已建15个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
各类平台累计培训16830人次
省国资委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把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作为六大工程之一。2020年以来,省国资委全力支持省属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摸清底数,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张斌介绍,规划建设了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系统,建立起纵向到底的一体化诊断管理机制,组织28户省属一级企业和近2500户权属企业填报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问卷,进一步摸清了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情况,为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和精准施策提供决策支持。
实施重点突破,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引导推动省属企业立足实际、聚焦重点,对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专项分析论证,夯实企业数字化基础,促进产业数字化创新,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目前,省属企业已建设15个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对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张斌说。
坚持多措并举,构建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实施浪潮集团股权优化调整,招引国内数字化领军企业设立山东国数公司,推动数字产业化深入发展。建设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研修、研究、展示中心和数字化转型联盟,组建数字化转型研习社,为省属企业搭建培训交流平台,通过聚合重点产业领域的骨干省属企业,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持依托和联动发展。目前,各类平台已累计培训16830人次,有效提升了省属企业数字产业化能力。
通过坚持不懈努力,省属企业基于数据开展战略决策与管控的能力不断加强,管控范围不断扩大、管控力度不断细化。目前,省属企业中基于平台实现集团统一财务、办公管控的企业超60%,设备设施数字化率达48.2%,数字化设备设施联网率达72.5%,已建成IT和OT网络的企业达47%,整体数字化转型指数高出全国国企近8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构建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立数字化转型场景培育长效机制,以及提升企业全员数字素养等方面推动省属企业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张斌说。
提升“链主”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全面打通金融服务生态链
省国资委将如何增强领航企业的行业集聚效应,实现协同融通发展的创新型产业生态?
张斌说,省国资委将建立健全“一对一”联络服务“链主”企业机制,以促进“链主”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行业集聚效应,努力打造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为安全的创新型产业生态。
增强“链主”企业核心实力。支持“链主”企业发挥技术、资本、品牌、资源优势,强化战略资源整合,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引导省属企业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加速引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敢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引进、新建、改造、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培育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集成力、带动力的新领航企业。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链主”企业积极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加快推动产业链改造提升,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支持省属企业加大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力度,加大精准招引力度,构建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组织“链主”企业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做好关键产品和原材料备品备件储备。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行动,精准推动卡位入链,积极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更好推动上下游环节“串珠成链”。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三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组织绘制重点产业链布局及能力图谱,列出“卡脖子”技术清单。推动省属企业聚焦关键仪器设备等领域,建立年度技术攻关项目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健全完善金融链支撑体系,提升“链主”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全面打通金融服务生态链,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