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报告⑩2022年菏泽将重点做好这七个方面的大事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徐德波 赵晨光 菏泽报道
2月22日上午,菏泽市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张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菏泽将重点做好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改善农村发展面貌等七个方面的工作。
以更实举措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狠抓基础设施增动能。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推进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狠抓项目建设增后劲。争取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债券获批额度及“四类”省级重点项目个数居全省前列。加快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狠抓高质量招商引资,引进过亿元项目28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30个以上。
狠抓扩大消费增潜力。加快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华夏部落文化旅游区、浮龙湖野生动物欢乐世界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办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和林交会等特色展会。积极培育“航空经济”“高铁经济”,鼓励发展康养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夜经济”。
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规模膨胀。充分发挥 “一港四园”创新载体作用,力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加快设立现代医药港产业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力争项目投资增长50%以上;发挥骨干企业、重点项目支撑作用,推动东明石化300万吨减油增化项目纳入省产业链支持计划,支持尚舜化工、圣奥化工等精细化工项目提质发展,高端化工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推进质效提升。启动“三个一百”培育计划,推动菏泽市单项冠军、小巨人、瞪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开展“千企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
优化产业生态。抢抓5G网络规模化商用契机,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度赋能。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清理行动,加快推进“标准地”出让,鼓励“零增地”技改和新上项目。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力争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以更高标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高质量推进鲁西新区建设。把握好历史、空间、产业、生态、交通、时序“六条轴线”,高标准做好新区规划。全面启动八大重点工程,夯实新区建设基础,三年时间基本实现起步区“七通一平”。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万福新城等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市区新布局一批城市停车和充电、加氢、加气、公交站点等设施,进一步完善高效便利的城市服务体系。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做好疏通城市河道、消除城市积水点等工作,提升重点区域的灾害防御能力。
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红色物业”创建,高标准打造“安居菏泽”民生品牌。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让精致、优美、整洁、有序成为城市最亮眼的标签。
以更快步伐改善农村发展面貌
全力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系统推进水体、河岸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实施杨湖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提高灾害防范处置能力。加快推动沿黄县区工业项目进区入园,打造东明“北工南农” 差异化发展功能示范区,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菏泽的幸福河。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深化产业项目、稳定就业、内生动力“三项提升行动”,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后续管理运营,加快脱贫衔接资金项目实施进度,用好用活扶贫车间,建设一批创业车间,让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不出乡增收。
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抓好20个重点镇和31个“两新”融合试点镇,加快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创新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全面消除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3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做强擦亮牡丹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山药、大蒜、芦笋、木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
以更新思路推动改革开放创新
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树立“大财政”“大统筹”工作理念,强化公共资源配置改革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企改革,持续推进瘦身提质增效。大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攻坚年”,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运行。
扩大开放拓展空间。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运营水平,推动菏泽经济开发区与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合作建设联动创新区。
强化创新激活内力。积极推动菏泽现代中药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加快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菏泽离岸(上海)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强化“招才引智”,引进高端人才300名。
以更大决心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坚持“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纵深防御,盯紧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坚持人物同防、人物同查、人物环境同检,严守“外防输入”防线。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紧盯煤矿、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强化督导检查巡查,全面管控化解风险隐患。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工作格局,有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加快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守牢生态环保底线。实行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推动各项大气指标持续改善。突出“三水”统筹,整县制推进黑臭水体清零,定陶、单县、巨野、郓城4个县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完成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国控河流断面优良率达到87.5%以上。
守牢经济运行底线。抓好能源、原材料等安全可靠供应,强化重点企业、行业经济风险监测预警。建立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确保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低位。
以更强担当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民工工资及时兑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新增返乡创业就业5万人。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新增学位4.5万个以上。支持菏泽医专升本科,稳步推进菏泽大学筹建前期工作。加快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市立医院东院区等6大卫生健康项目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人员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以上,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达标率达到100%。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持续做好“一村一警务助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