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说明一下了:海绵城市不是万能的,排水系统建设任重道远
··
河南暴雨之后,救援依旧在紧张进行中。而台风“烟花”25日在上海二次登陆,对华东地区的回旋,带来了大范围持续性强风雨。随着台风“烟花”北上,7月27日至28日,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部分地区将会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面对暴雨,救援之外还有不少网友质疑郑州耗资巨大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何如此不堪一击?郑州内涝严重,是否与城市排水系统失灵有关?“烟花”北上,途径各省又该如何预防?
海绵城市不是万能的
近年来,“海绵城市”一词逐渐受到关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常,一个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5-10年时间。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胡刚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海绵城市”只能让常态下的雨水向地下渗透,排除地面积水,以促进城市地表径流的就地下渗和雨水可持续循环,如果遇到特大暴雨还需采取另外措施,如建设地下深隧、暴雨时储水、晴天时抽水到江河湖泊等。
据郑州市气象局数据显示:17日20时-20日20时,这三天的过程降雨量达到了617.1mm。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而《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在水安全方面设计的防洪标准为: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也就是说,郑州海绵城市建设的防洪标准,最高也就是按照20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和建设的,想要抗住这次的暴雨,实在是难上加难。有专家通俗地解释:“海绵城市只能承受一碗水,突然浇上一桶水当然承受不住。”
城市内涝不是新问题
进入汛期,城市内涝早已成为一些城市的普遍性难题。根据水利部历年《中国水旱灾害统计公报》的数据,2006年至2017年,我国平均每年有157座县级以上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不止中国,今年汛期,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也因为暴雨而面临着严重的内涝问题。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城市建设中开山、毁林、占田、填湖的现象屡有发生,破坏了生态本底,侵占了本该属于水的空间,让水无处可去、无路可走。其次,“重地上轻地下”的政绩观存在多年,大部分城市对于地下的排水和蓄水设施舍不得投入,历史欠账突出。此外,过去一直推行的以排为主,“及时就近排出”的做法,也无法解决特大暴雨时的雨水安全排水问题。
城市化发展、高楼林立、路面硬化、植被减少……以前可以下渗或者排进河道的水流只能依靠排水管道,城市对水的调蓄能力大大降低。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考虑到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往往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方案。同时,城市扩张对水文循环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能承载水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城市内涝才才会频发。
每逢汛期,一旦发现内涝,就会有人拿出日本宛若地下宫殿般的排水管道和德国人在青岛修的排水系统来验证“外国的管道格外好”。诚然,东京耗资30亿美金耗时15年,建造的超大型的外环下水道确实保障了人口极度稠密的东京都圈安全。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日本的地理位置,东京可以把水排进太平洋,河南把水排到哪里呢?而且东京所谓的巨大排水工程,不仅牺牲了东京周边地区的利益,而且雨污不分流的管道将东京湾祸害的像个“厕所”。今年奥运会的的铁人三项在东京湾水质超标的情况下照常举行,不少选手赛后都出现了剧烈呕吐现象。赛前,日本本土博主拍摄的视频中,甚至能看到海水中蠕动的虫子。
而青岛因为其拥有德国制造的不怕暴雨的强大排水系统,在每年汛期内涝高发月份总是会被提及。事实上,目前青岛排水系统仅有百分之三是德国制造。而且德国制造地下排水系统是为了长期殖民,供白人享乐使用。德国人在德国居住区“雨污分离”,排到华人区就是“雨污合一”,雨水污水经过加压后,一股脑往华人区排。如果说德国管道有贡献,最大的贡献则是城市防汛的经验理念。
为应对城市化进程过快带来的内涝问题,三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加快推进城市内涝治理提出4方面19项要求;《意见》明确,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能力与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市政院副院长、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市政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吕红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排水系统、生命线工程规划建设适度冗余是必要的。相应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保障。新城新区要重视,老城区也需要关注。除了大范围的控制洪涝,提高县域地区的承受能力也是要害所在。”
“烟花”过境要有危机意识
7月27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7月26日16时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境内,预计29日从鲁东南进入山东。受其影响,28~30日,山东大部地区有暴雨局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阵风达11级。
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明确,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对隧道、涵洞等易涝区段,要及时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众,杜绝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贻误战机,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烟花”或带来强降雨、大风等天气变化,严重时会造成城市内涝。应该如何应对以上极端天气情况?遇到内涝如何自救?点击链接查看。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每一次较量,都是一次反思、修正的契机。认真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经历这场磨难之后,我们的社会一定能更加完善、更有韧劲。
(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孙蕊 综合自央广网、人民网、海报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