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说新语丨微信上线“附近的工作”助力灵活就业 监管赋能安全体验也很关键
··
近日,微信上线“附近的工作”功能,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用户只需在微信中访问“附近的工作|求职找零工找兼职”小程序,就可浏览由政府人社部门审核发布的周边岗位信息,或者在微信内搜索“附近的工作”、“兼职”、“日结”、“零工”等关键词,就能自动匹配所在城市的零工岗位。目前该搜索服务涉及岗位已覆盖全国超200个地市,现已上线的岗位总量超过2万个,覆盖技术员、司机、质检员、电工、设计师、行政管理人员及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服务员、配送员、保安、保洁、搬运工等服务属性强的高频零工岗位。微信方面表示,此举旨在解决平台原有招聘信息分散、检索效率低的问题。
零工经济是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外卖员、保洁、临时工等岗位需求旺盛。过去,这类信息多分散于微信群、公众号或中介机构,真假难辨且沟通成本高。微信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并引入政府人社部门审核,理论上能提升信息可信度,缩短求职路径。对于急需灵活就业的人群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但关于信息审核机制与用户安全的疑问也随之浮现。
在微信搜索“附近的工作”,信源多以兼职招聘类的公众号为主,有网友反应这些信息发布者多是中介。这些岗位的真实性,发布招聘信息机构的资质是否也同样经过严格的审核?微信方所说“对微信生态内的零工岗位信息进行智能梳理”能否确保真实性?若中介虚构高薪日结岗位诱导缴费,或黑灰产业借机收集用户隐私,责任该由谁承担?针对这些疑问,不管是平台还是相关部门还需强化机制,明确责任。为用户做好风险提示,明确好哪些内容是官方提供,哪些是企业发布。
“附近的工作”是微信赋能本地生活的重要尝试,但若缺乏严谨的监管,便捷可能反成隐患。平台不能止步于技术聚合,更需主动扛起安全责任,政府相关部门也需明确协同监管的边界。唯有如此,零工经济的“快车道”才能真正惠及百姓。(朱肖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