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住进楼房的“农民上班族”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建永 通讯员 桑宏香 潍坊报道

  戴着太阳帽、穿着休闲装,4月27日,在化龙镇屯西农业科技园区里,葛怀堂正在自家大棚里查看丝瓜的长势,如果只看这身装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城里来的游客,其实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菜农。

  葛怀堂的蔬菜大棚占地9亩,一直种植丝瓜,每年三四月份正是丝瓜价格最高的时候,由于进入丰产期,每天采摘量大,葛怀堂和妻子这几天基本吃住在蔬菜大棚里。“这里规划建设时,每处蔬菜大棚建设了‘两室一厅’的房间,可以做饭、洗浴、住宿,种菜、摘菜忙时,我们可以吃住在这里。”葛怀堂说,现在他的“两室一厅”里安装上了有线电视,扯上了网络,菜农的基本娱乐生活都能满足。

  2016年,随着新农村改造加速,为缓解人地矛盾,洛城街道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此时屯西村进行新农村改造后,村民都上了楼,成了人人有房、年年拿分红的“城里”人,但是不少种了一辈子蔬菜大棚的村民不想放下自己的老本行。于是借助街道开展的“飞地经济”,屯西村在化龙镇建设了38个高标准蔬菜大棚,为了方便这里的菜农出行,由村集体出资80多万元修好了园区道路,打了井、通了电。

  葛怀堂瞅准机会,带头报名到园区承包了一个蔬菜大棚,从此每天开车到20公里以外的农业园区种菜,过起了白天当菜农,晚上当市民的幸福生活。“以前我们村种植蔬菜因为分散、规模小,效益并不高,村里也曾提出扩大规模,对零散的小拱棚、老旧棚更新换代,但新大棚一个就要动辄十几亩地,土地成了我们发展蔬菜大棚的最大障碍。”葛怀堂说,借力“飞地模式”,村民有种植技术,兄弟镇街有土地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做大蔬菜产业。

  不仅如此,形成规模化种植后,还可以共同学习种植技术。“为了达到丰产丰收的效果,我们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和农科院对接合作,从种子、肥料到技术都实行统一管理,让我们的蔬菜有了竞争力,很快进入高端市场,效益一天比一天好。”葛怀堂说,有了合作社统一组织,蔬菜品质大大提高,蔬菜实现可追溯,菜农不仅不愁卖,价格还略高于市场价。

  在屯西村,和葛怀堂一样住在蔬菜大棚里的“城里”里人还有140多户,他们通过村两委牵头,在上口镇、稻田镇、纪台镇等镇租赁蔬菜大棚,抱团发展的方式,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新农人生活。

责编:潘 婷
审签:刘贝贝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