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所可以承担的
··
文丨张萍萍
未映先火,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热搜,《我本是高山》成为文化热象。众声喧哗之下,我们不禁要想,一部电影作为艺术作品,在当下可以承担什么,应该承担什么。想清楚这些,对于目前和今后的电影以及文艺创作,可能意义更为深远。
对英雄主义的凸显与高扬
文艺作品首先要弘扬真善美,而英雄主义便是真善美的集中性、综合性显现和表达。揭露和再现生活中的不足是文学艺术的手段,但不应该是目的。“我本是高山”,这是电影的名字,是这部电影所要凸显的文眼,也是最打动观众之处。电影将华坪女高的校训加以提炼,也将张桂梅老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她的女孩子们的奋斗精神力图进行阐释。“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这是张桂梅给到每一个人的最好激励和鞭策。
再暗淡的生活,总会有些微的曦光;再昏黄的人生,总是有希望在指引前行。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说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我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奋斗就是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自己才是自己的高山。想要逆天改命,除了以十倍百倍的无畏精神去拼搏,去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搏斗,别无他途。
在奋斗的路上,那个给了你希望的人是英雄,那个给了你力量的人是英雄,《我本是高山》以对张桂梅英雄主义精神的塑造和毫不掩饰的凸显与高扬,在主旋律影片类型化的道路上进行了非常正向的努力。
主旋律文艺作品
创作的突围与困境
“高大全”这一名词,一般特指对典型人物、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的概念化注解,即主人公必须形象高大、胸怀宽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没有缺点的形象,是一个抛弃了“小我”只有“大我”的完人。
只是,当《龙江颂》中的江水英高唱“毫不利己破私念,专门利人公在先”时,观众们时常会在内心疑惑:她没有家吗?不需要回家吗?文学艺术创作便也由此类反思起,让英雄人物回归普通人,人物产生英雄事迹的动机不再是崇高的理想信念,而是对家人的爱,对个人境遇的不满足,对社会不平现象的反抗等等。
这样一种解读,成为主旋律作品创作面对困境的第一次突围,并成为到目前为止很多文艺作品的路径依赖。英雄人物首先应该是人,甚至只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毫不显眼的普通人,和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也有内心的冲突与挣扎。但是当大的困境或磨难降临时,他们却会褪去普通的衣衫,显示出耀眼的光芒。
对英雄人物的人性的一面甚或多面的展示,丝毫不影响其人格魅力,反而更加反衬了形象的丰满与高大,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与力度。包括《我本是高山》对张桂梅老师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解读,时时涌起的对亡夫的思念、对一生都走不出大山的女孩们的悲悯、对只能嫁人生娃的女性命运的愤恨……主创的用意是好的,而且使用得也是合理得当的。
这一模式的不再屡试不爽,原因只是因为遇到了张桂梅。
认知的错位与偏差
根据现实人物和事件进行改编,已成为近年来电影作品受欢迎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物和事件自带IP,不需要太多的宣传和推荐就能够与一部分观众共鸣。这是一种借力省力。只是借力省力的另一个维度是,有共鸣的观众也自有先验的观点甚至是执念。他们就是带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印证的,而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看影片是如何来传达的。当一致达成时共识便产生,而偏差存在时争议便难免。
对于张桂梅老师的认识,便显然是深深地体现了整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的观点与主创团队间从认知到定位的诸多错位和偏差。相信崇高,是当代年轻人的理想或者说是精神寄托,张桂梅老师成为这种相信的一个实体化表现,对于这个人物,社会是发自内心的推崇和敬仰。张桂梅,已成为一个神性盖过了人性的名字。
出于平凡,但不能耽于平凡。掩饰光芒,但不能抹杀光芒。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信仰的坚定和对崇高的推崇,在这个时间里是如此迅速成长和集中爆发。观众的成长和需要倒逼创作者对自己进行反观,反观的结果便是要迅速学习和跟上观众的脚步。电影固然是创作者艺术理解的个人化阐释,但同时,还应该是与观众的良性联系与良好互动。
回归电影本身
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艺术追求是理想,实际表达是现实,往往会是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当电影一旦公映后,所有的遗憾都只能成为遗憾,没有机会去修补。不允许一部电影存在遗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常的。
回归到电影本身,首先是要回归到艺术评论本身。评论是探讨,是商榷,而不是以雷霆之势消灭。艺术评论就是要就作品谈艺术,而不是人身攻击。评论要客观,其目的是为了提出问题,避免今后的艺术创作再重复今天的错误或不足,进而将这些问题和解决方式提炼上升为艺术创作的规律性认识。艺术评论不是个人好恶的宣泄。因为有遗憾,才会有改变,因为在改变,才会有进步。
一部电影所能承载的很多,一部正能量的影片会改变人的一生,引导人走上学英雄、做好人的正途。一部电影所应承担的又不多,和一本书、一部剧是一样的。引起话题,推动变化,《我本是高山》以一己之力带动并展示出纷繁的社会心理,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电影的巨大影响力。欣喜之余还需冷静,让一部电影承担它所应该承担的,它所可以承担的,也许是对中国电影发展更好的呵护。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